在萧条中长出“竹节”
萧条是成长的机会。企业在不景气的情况下,正好有时间来增强体质,为下一次飞跃积蓄力量。
春天樱花烂漫,是因为寒冷的冬天为它聚集了能量,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樱花才能在温暖的春天盛开。同样,企业经历了萧条的考验,就可能有大的发展。萧条意味着艰难和痛楚,但萧条可以,而且必须成为企业再次飞跃的台阶。不景气的程度越严重,越是要以积极开朗的态度面对,全员团结一致、切蹉琢磨、集思广益、竭尽全力去突破困境。
萧条是严酷的、让人难受难堪的,但是,萧条决不是经营者可以消极悲观的理由。
今年“京瓷”将迎来创业50周年纪念。去年,我出席了在纽约的“京瓷”美国子公司的董事会会议,“京瓷”在加利福尼亚的子公司“京瓷国际”今年也将迎来创建40周年纪念。“京瓷”原来只是京都的一家小企业,但仅在创业十年后,就到美国加利福尼亚设立营销基地,接着又在圣地亚哥建设工厂,开始本地化生产。
就是发展非常顺利的“京瓷”,在这50年中也遭遇过石油危机、日元升值危机、泡沫经济危机等多次严重的经济萧条,每当此时,我总是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但是,每一次萧条过后,“京瓷”的规模都会扩大一圈、两圈。从这个经验当中,我得出“应当把萧条当做成长的机会”这样一个结论。
萧条来临,员工团结应对,就可以造出一个“节”来,像竹子那样的节。经济繁荣时,企业只是一味地成长,遇到萧条,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发奋努力,形成“节”,使企业再次快速成长。也就是说,这种“节”越多,企业就变得越发优秀。
最高明一招:高收益
应对萧条最高明的一招,就是在平日里打造企业高收益的经营体质。
高收益意味着什么呢?它是一种抵御能力,使企业在萧条的形势下照样能站稳脚跟。也就是说,企业即使因萧条减少了销售额,也不致于陷入亏损。换句话说,高收益就是预防萧条最重要的策略。
同时,高收益企业有多年积累的、丰厚的内部留存,即使萧条期很长、企业长期不赢利也依然承受得住考验。另外,此时可以下决心用多余的资金进行设备投资,因为萧条期购买设备比平时便宜许多。所谓经营,不能临时抱佛脚、被萧条逼入困境后才奋起努力,而是在平时就要尽全力打造高收益的企业体质。
一旦萧条降临,必须化不利为有利,把萧条转化为成长的机会。但是,在这之前,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有自己必须思考的问题,那就是萧条到来之前的准备工作。我们无法预测什么时候发生怎样的萧条,但事先有没有应对萧条的预防措施,所产生的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鲁冠球批注 2:
正如稻盛和夫在上文所说的:“所谓经营,不能临时抱佛脚、被萧条逼入困境后才奋起努力,而是在平时就要尽全力打造高收益的企业体质。”等到危机来临了,再去讲调整,讲创新,已经来不及了——不是说完全没有用,干脆坐以待毙算了——而是说,要提前做好准备,提前锻炼“体质”。我们小时候捕鱼,鱼顺水而游,如果事前扎下了笼子,它游过来时不就被罩住了吗?没有准备好就只能望鱼兴叹。再打个比方,我们搞企业的,就像打仗一样,听不到炮声的时候,抓紧整修,一旦冲锋号吹响,马上发起进攻。
我多次跟大家讲过,“没有10%的销售利润率,就算不上真正的经营。”有人说,毛利不大的流通行业、零售行业,要实现10%的利润率很困难。但是假定毛利率只有20%、30%,如果从中挤出10%的利润率是困难的话,那么挤出7%、8%的利润率则是可能的,应该努力达到。事实上,在我们“盛和塾”的塾生当中,就有很多企业达到了这个目标。
平时努力打造一个高收益的企业体质,就是预防萧条最有效的策略。
为什么高收益的企业可以预防萧条呢?萧条出现时,首先是客户的订单减少,对制造业来讲,就是没有活干,可卖的产品减少,由此销售额降低,比如本来卖100个的现在只能卖90个,利润当然会减少,但因为平时有10%的利润率,即使销售额下降10%,照样可以赢利。不!就是销售额下滑两成,企业仍然可以保证有一定的利润。为什么?因为利润率高意味着固定费用低,原来有10%的利润率的话,销售额下降10%,利润只会下降5%、3%、2%,只有当销售额下降30%、40%时,才可能出现赤字。
如果企业利润率达到15%、20%,极端地说,即使销售额下降一半,企业仍可赢利。也就是说,一个高收益的企业即使遭遇萧条,销售额大幅下降,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
过去有过所谓“石油冲击”,有过日元升值危机,我们经历过多次经济萧条,但是在“京瓷”50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亏损,也就是说50次的年度决算,年年赢利。
鲁冠球批注 3:
50年有多少风雨,却没有出现过一次亏损,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值得学习。万向在过去40多年中(160多个季度),没有一个季度出现过亏损,以每年25.89%的增速实现了4个“奋斗十年添个零”的目标。这同样来自于高收益的企业体质和稳健的经营方略,来自于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积累。
“京瓷”的销售额曾经在半年中就降了90%,但还是没有出现亏损,因为当时它的利润率达到30%。因为“京瓷”具有独创性技术,能制造当时谁也做不了的新型陶瓷产品,所以有很高的利润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销售额大幅下滑也不会出现赤字。
“没有10%的销售利润率,就算不上真正的经营。”我说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在平时、在经济繁荣时期就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二是为了应对经济萧条的袭击,一个强健的企业体质是多么重要。
第一次“石油冲击”时,“京瓷”面临订单日益减少、将要无活可干的境况,即便如此,“京瓷”的利润还在继续增加。
1973年10月前后,石油危机开始冲击日本。1974年1月,“京瓷”的订单尚有27亿日元,但到了同年7月,降至不足3亿日元,可以说是骤减。生产总值也从1974年5月的26亿日元猛降至1975年1月的9亿日元,情况极为严峻。在如此大萧条的压迫之下,连大企业也纷纷停产,削减、解雇员工,或让员工歇业待岗,但此时“京瓷”没有削减、解雇一名员工,也没让一名员工待在家里。在保证员工继续就业的同时,“京瓷”仍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利润。
萧条降临之后再匆忙应对,是不可能提高收益的,而平日的高利润率正是应对萧条的最好准备。
史玉柱谈营销:脑白金送礼概念是从老太太那儿聊来的 史玉柱:普通人想逆袭,看这五点就够了! 本文本文摘自《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作为商业奇才 史玉柱在近几年略低调 但重读其营销心得 依然精辟深刻 另,本文不是标题党 不管是对创业还是普通人致富 这五点思考都极有意义 请君认真...【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8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