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海啸17-20时到达浙沪沿海海域,最大波幅30厘米,相关部门启动应急响应

2025年07月30日 13:00:38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据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发布的最新消息,受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地震影响,预计海啸将于17时至20时先后到达浙江、上海沿海海域,最大波幅分别为40厘米和30厘米。此次海啸由8.7级地震引发,震源深度为18千米,震中位于52.51°N,160.26°E。国家海洋预报台也同步发布预警,指出海啸波将在17时至19时左右抵达浙江和上海沿岸,预计对两地造成的影响较小,但沿海地区仍需高度警惕。

  自然资源部已启动海洋灾害二级应急响应,要求海啸预警中心随时更新发布警报,并组织东海局加密观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各有关单位需做好监测预警、会商研判、灾害调查评估等工作,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尽管海啸波幅相对较小,但结合当前正在浙江省境内移动的台风“竹节草”,预计将在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区引发100厘米左右的风暴增水,形成海啸与台风的双重灾害叠加效应。对此,相关部门已发布提醒,沿海地区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海洋预报台指出,此次海啸的源头为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震源附近的海啸浮标已监测到90厘米的海啸波,而日本、俄罗斯沿岸分别观测到30至50厘米的海啸波。这一现象表明,此次地震具有较强的海啸生成能力,但其传播路径并未直接指向我国沿海地区,因此对我国沿海的影响相对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曾有类似事件发生。例如,2012年日本9级地震引发的海啸,曾被误传将波及苏浙沪沿海,但浙江省地震局明确辟谣,称该海啸不会对我国沿海产生灾害性影响。此次海啸虽然波幅较小,但公众仍应保持警惕,避免轻信未经证实的信息。

  在应对此次海啸的过程中,国家海洋预报台和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将继续跟踪分析地震和海啸监测数据,及时发布最新预警信息,确保公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准确的灾害信息。同时,沿海地区也应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此次海啸预计将于17时至20时抵达浙沪沿海,最大波幅分别为40厘米和30厘米,虽然影响范围较小,但结合台风“竹节草”的影响,沿海地区仍需高度重视,做好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