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以来,北京市密云区遭遇了持续强降雨天气,截至7月29日11时,此次降水已持续147小时,打破了前年“23·7”极端强降水过程的83小时纪录。此次降雨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强度大、分布不均,尤其在山区表现尤为明显。密云区郎房峪累计最大降水量达到573.5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怀柔东峪,为95.3毫米,属于极端情况。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极端强对流天气包括小时降水量80毫米或3小时降水量180毫米等特征,而本轮降水完全符合这些标准,且在密云区连续出现,被气象部门认定为“历史罕见,破坏性极大”。
此次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和山洪暴发,密云水库也出现了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潮河和白河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最大洪水。7月26日至27日,密云区最大累计降水量达到315.3毫米,达到特大暴雨级别,全区共转移3270人,暂无人员伤亡。此外,强降雨还导致部分道路被冲毁,供电供水系统受损,抢修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面对此次极端天气,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据《北京市密云区2024年防汛工作方案》显示,密云区在2021年曾遭遇自1957年以来最大汛期降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86717.19万元。此次强降雨再次凸显了密云区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也反映出当地防汛抗旱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气象分析师指出,此次强降雨的成因与“列车效应”有关,即降雨云团在移动过程中不断补充水汽,导致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水利部也指出,今年主汛期我国北方洪涝可能偏重,极端暴雨洪涝事件趋多趋频趋强,因此北京市水务部门已提前修编了防洪排涝预案,编制形成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三大流域防洪调度推演成果。
尽管此次强降雨给密云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应对。密云法院在此次灾害中也积极参与救援工作,协助转移群众,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密云法院还设立了夜间法庭、周末法庭,方便公众诉讼,展现了司法服务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此次极端强降雨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必须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同时也要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