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一则关于32岁女子刘丽丽因输液过敏在“黑救护车”转院途中去世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刘丽丽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因头孢类抗生素过敏,病情迅速恶化,随后被紧急转送至北京协和医院。然而,在转运过程中,她乘坐的救护车并非正规医疗机构的车辆,而是由吉林省仁康急救站有限公司运营的“黑救护车”。由于该车辆不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随车医生并非正规医院的医护人员,导致在转运过程中未能及时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最终刘丽丽在救护车上不幸去世。
刘丽丽的家人在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其母亲张女士在女儿去世后,历经多年维权,最终在长春市朝阳区法院的判决中胜诉。法院裁定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承担10%的责任,而仁康急救站承担60%的责任。尽管法院已作出判决,但剩余的47万余元赔偿款至今仍未支付给张女士一家。张女士表示,他们因丧女之痛和未收到赔偿款而备受煎熬,尽管法院已查封了仁康急救站的银行账户和部分资产,但对方提出以房抵债的调解方案,而张女士方面要求现金赔偿,导致执行进展缓慢。
刘丽丽的死因虽因遗体已火化而无法进一步鉴定,但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明确指出,仁康急救站不具备对危重患者实施急救的资质,且在转运过程中氧气供应不足,两次加氧气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客观上加大了患者丧失救治的几率。此外,医院方面也未能及时识别并处理刘丽丽的过敏反应,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此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医疗安全和急救体系的担忧。专家指出,输液过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使用某些抗生素时,患者若未提前告知医生过敏史,就可能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血压骤降、意识丧失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医生在为患者进行输液前,必须严格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此次事件也暴露了“黑救护车”在医疗急救体系中的漏洞。正规医疗机构的救护车通常配备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服务。然而,一些未经许可的“黑救护车”则缺乏必要的资质和设备,无法应对突发情况,甚至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黑救护车”的监管,确保其合法运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刘丽丽的悲剧提醒我们,医疗安全无小事,任何一环的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希望此次事件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医疗体系的完善和急救服务的规范化,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