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45人43人超600分,创新教育模式下的高分奇迹

2025年06月26日 08:08:35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2025年6月25日,襄阳五中高三(27)班班主任黄盛的喜悦几乎溢出屏幕。当全班45名学生中有43人高考成绩超过600分时,其中3人甚至因成绩优异被系统屏蔽,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当地教育界的关注焦点,更揭示了“什么样的教育”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

  黄盛的班级管理哲学以“自由与自主”为核心。他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方式——有人蹲着背历史,有人在走廊默单词,只要不干扰纪律,老师从不干预。这种“放飞式”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刻板印象,反而让班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例如,性格要强的张天宇在确定历史方向后,通过老师课后辅导迅速跟上进度;而独立自主的李铭尘则以自学能力见长,高二统考便曾夺冠。这种因材施教的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黄盛的教育理念并非放任自流,而是通过“引导式管理”实现平衡。他强调,学生需要“教得少”,但老师必须“学得多”。例如,作为语文备课组长的艾新文(类似角色)曾通过分享答题技巧和试卷分析,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轨模式,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避免了“题海战术”的低效。

  全班43人超600分的成绩背后,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李铭尘的案例极具代表性:她通过自主规划学习时间,强化薄弱学科,最终实现学科平衡。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学业上,更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正如黄盛所说:“把时间还给学生,是陪伴他们成长的方式。”

  然而,这一教育模式并非没有争议。部分家长担忧“自由放任”会削弱纪律性,但黄盛的实践表明,适度的自由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例如,陈曦每天中午仅睡20分钟,却始终以积极态度面对学习,这种自律源于对目标的清晰认知。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教育模式的社会反响。当全班成绩被曝光后,家长和教育界纷纷探讨“如何平衡自由与规范”。黄盛的班级管理方式被媒体称为“襄阳五中模式”,其核心在于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内驱力。这种理念与当前教育改革倡导的“因材施教”不谋而合。

  此外,这一成绩也引发了对“减负”政策的反思。尽管“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负担,但黄盛的班级并未因政策放松而成绩下滑,反而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实现了更高效率。这说明,减负并非简单减少作业量,而是需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一班级的成功案例为教育创新提供了范本。它证明,当教育回归“以人为本”的本质时,学生不仅能获得高分,更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黄盛所言:“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

  全班43人超600分的奇迹,不仅是一次高考的胜利,更是教育理念的胜利。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在自由中成长,在竞争中超越,在自主中找到方向。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