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一场发生在城市主干道的“碰瓷”事件因一名男子的冷静应对和行车记录仪的及时使用,最终揭穿了老人的谎言。事件起因是65岁的张大爷在非机动车道逆行,试图通过“摔倒”讹诈过往车辆。然而,当一辆银色轿车缓缓驶过时,张大爷却突然趴倒在车头,声称自己被撞伤。这一幕被车主李先生的行车记录仪完整记录下来,成为破局关键。
李先生在事发后并未慌乱,而是迅速调取行车记录仪视频。画面显示,张大爷并未与车辆发生任何碰撞,其“摔倒”动作完全由自身完成,且现场无任何车辆加速或刹车痕迹。李先生随即报警,警方调取周边监控后,进一步确认了张大爷的“碰瓷”行为。据李先生回忆,当时张大爷在摔倒后反复强调“被撞”,但身上并无明显伤痕,甚至在民警到场时仍试图狡辩:“我这是在晨练时不小心摔倒的。”
警方调查发现,张大爷并非首次“碰瓷”。此前,他在柳州市曾因类似行为被行政拘留5日,其动机源于网络上流传的“碰瓷”教程。此次事件中,他再次选择在城市主干道实施,试图通过“逆行+摔倒”组合拳获取赔偿。然而,李先生的行车记录仪不仅记录了全过程,还拍下了张大爷在事发前的“挑衅”行为——他甚至在非机动车道上故意绕行,试图制造交通拥堵以吸引司机注意。
面对铁证,张大爷最终承认了自己的行为。警方指出,其行为涉嫌敲诈勒索,已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李先生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安装行车记录仪,是因为在2015年曾遭遇一名男子假摔讹钱,最终因无证据而不了了之。此次事件让他深刻意识到,保留证据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事件并非个例。2024年9月,一名男子在高速公路上被老人“碰瓷”后,因行车记录仪的辅助,警方成功锁定对方的逃逸行为;2023年9月,一名男子因老人“碰瓷”持刀反击,最终让对方“哑口无言”。这些案例表明,公众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应优先保留证据,而非盲目报警或妥协。
警方提醒,安装行车记录仪是防范“碰瓷”的有效手段。2015年广西柳州市的案例中,车主正是通过行车记录仪揭穿了男子的骗局,最终将其绳之以法。此外,目击者证词同样重要,如张先生在2015年事件中,通过行车记录仪和便利店营业员的证词,成功还原了真相。
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碰瓷”现象的反思。2025年1月的新闻报道中,一名外卖小哥因老人“碰瓷”犹豫是否报警,最终选择录像并报警,避免了自身损失。这反映出社会对“碰瓷”行为的容忍度正在降低,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显著提升。
综上,此次事件再次证明,行车记录仪不仅是车主的“保护伞”,更是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工具。对于公众而言,面对“碰瓷”时,应冷静应对,及时固定证据,避免因情绪化处理而陷入被动。正如警方在2015年广西事件中的总结:“见义勇为者需有底气,而底气来自证据。”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