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乌蛛网行动未削弱俄核遏制潜力,乌军远程突袭引爆战略博弈升级

2025年06月11日 20:07:09  来源:综合
 

  2025年6月11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在莫斯科表示,乌克兰近期对俄军用机场发动的“蛛网”行动并未对俄罗斯的核遏制潜力造成实质性损害。尽管乌方声称袭击了西伯利亚等地的4个军用机场,击中41架战机,造成俄军超70亿美元的损失,但俄方认为这些指控被夸大了。里亚布科夫强调,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依然稳固,其战略轰炸机群的损失并未达到足以动摇其核威慑体系的程度。

  此次“蛛网”行动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在长达18个月的精心策划下,利用117架改装后的FPV无人机,对俄罗斯境内五座战略空军基地发动的突袭。行动中,无人机通过伪装渗透和远程激活的方式,成功袭击了俄军的多个关键目标,包括图-95、图-22M3战略轰炸机及A-50预警机等。乌方宣称,此次行动重创了俄军的战略航空兵力量,使其34%的作战能力受损。然而,俄罗斯方面则将此次袭击定性为“恐怖袭击”,并否认其对战略轰炸机群造成了如此严重的打击。

  尽管俄方否认乌方的指控,但此次行动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西方媒体普遍认为,乌方的“蛛网”行动展示了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远程打击和隐蔽性方面。专家指出,这种战术创新可能开启了“潘多拉盒子”,即未来战争中,低成本、高效率的无人机作战模式将更加普遍。此外,乌方的这次行动也为乌克兰在谈判桌上增添了一张“王牌”,尤其是在俄乌第二轮和谈前夕,其成功无疑对谈判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军事角度来看,此次“蛛网”行动虽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俄乌双方的力量对比,但它极大地鼓舞了乌克兰军队的士气,并增强了其在战场上的主动权。乌克兰专家分析,此次行动是乌方在远程打击能力上的重要突破,弥补了其在飞行距离和隐蔽性方面的短板。与此同时,俄罗斯方面则迅速采取了报复行动,使用高精度远程空基、海基和陆基武器,对乌克兰目标实施了大规模打击。俄国防部表示,过去一周内,俄军对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军用机场、无人机储存和发射场等关键目标进行了多次打击。

  俄方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的克制态度,也反映出其在核威慑政策上的谨慎立场。尽管“蛛网”行动触及了俄罗斯核威慑的核心资产(战略轰炸机),理论上可能触发核反击条款,但俄方并未因此采取进一步升级冲突的措施。相反,俄方强调,其核威慑政策的核心在于“现实遏制”,即通过保持强大的核力量,确保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普京在2024年签署的新版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中明确指出,俄罗斯将扩大核威慑的适用范围,任何无核国家在拥有国家支持下对俄罗斯进行核攻击,都将被视为俄罗斯的核威慑。

  然而,此次“蛛网”行动也暴露出俄罗斯在防空体系上的漏洞。传统防御体系在面对新型战争威胁时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无人机等新型作战平台的冲击下,俄军的防空能力受到严峻考验。有分析指出,俄方在此次事件中未能有效识别和拦截乌方无人机,反映出其在信息化、智能化和特种作战能力方面的不足。未来,俄罗斯需要在多领域、多兵种协同作战方面加大投入,以适应新型战争形态的发展。

  从国际反应来看,此次“蛛网”行动不仅影响了俄乌冲突的走向,也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微妙变化。美国和欧洲国家在此次事件后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试图通过强化乌军的远程打击能力,进一步遏制俄罗斯的扩张野心。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加强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试图在战场上重新夺回主动权。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俄乌冲突的规模和烈度可能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苏梅州、哈尔科夫州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等关键地区。

  此次“蛛网”行动虽然未能动摇俄罗斯的核遏制潜力,但它无疑为乌克兰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战略机遇。乌方通过这次行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军事威慑能力,也在国际舆论中赢得了更多支持。然而,俄罗斯方面也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大规模报复行动,试图遏制乌方的进一步扩张。未来,随着无人机等新型作战平台的广泛应用,俄乌冲突的节奏和形式将更加复杂,双方都需要在战略层面做出更深入的调整和准备。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