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印度打不起 巴基斯坦不想打,经济制约与核威慑下的脆弱平衡

2025年05月11日 08:09:17  来源:综合
 

  2025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冲突再度升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自4月以来,印度以打击恐怖主义为由发起“辛多尔行动”,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军事打击,巴基斯坦则以“铜墙铁壁”行动回击,双方在边境展开激烈交火,甚至动用无人机、导弹及网络攻击手段,导致印度约70%电网瘫痪。尽管局势剑拔弩张,但国际观察人士指出,两国均受制于经济压力与核威慑风险,全面战争可能性极低。

  这场冲突的历史根源可追溯至1947年印巴分治。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始终是矛盾的焦点,双方曾爆发三次大规模战争,印度虽在常规军力上占据优势,但巴基斯坦凭借战术灵活性和空军实力多次在局部冲突中占据上风。2019年印度单方面改变查谟-克什米尔地区地位,以及2025年4月印度中止《印度河水条约》并切断巴方水源,进一步激化矛盾,巴基斯坦将此举视为“宣战”。

  军事对抗的最新动态显示,印度在“辛多尔行动”中声称打击恐怖分子营地,但巴方称其实际目标是军事设施,并击落五架印度战机,俘虏飞行员。印度则承认损失三架战机,部分阵地升起白旗。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利用中国提供的彩虹-4无人机和SH15车载榴弹炮增强防御能力,而印度依赖“阵风”战机与布拉莫斯导弹试图压制对手。双方均宣称“不主动升级冲突”,但边境交火已造成数百名平民伤亡。

  经济制约成为遏制战争的关键因素。巴基斯坦深陷能源危机与国际债务困境,2025年其外债占GDP比例高达90%,难以支撑长期军事行动。印度虽经济体量占优,但莫迪政府正推动“印度制造”计划,战争将重创其经济增长目标。此外,两国均为拥核国家或地区,任何军事误判都可能触发核冲突。巴基斯坦明确表示,若常规防线崩溃将动用核武器,而印度“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也面临国内鹰派压力。

  国际社会的斡旋努力复杂化。美国试图与双方保持对话,俄罗斯呼吁克制,中国则向巴基斯坦提供外交支持,王毅外长表态“反对单边行动”。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与美俄的防务合作加深,而巴基斯坦依赖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纽带,地缘博弈使冲突超越双边范畴。

  专家分析指出,印巴均无意愿亦无能力发动全面战争。印度受限于国内经济转型需求,而巴基斯坦的军事目标仅为“维持现状”。尽管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但双方高层均释放缓和信号:印度总理莫迪推迟出席莫斯科阅兵,巴方在击落敌机后主动归还俘虏。这种“斗而不破”的模式凸显了核威慑与经济现实的深层制约。

  未来局势走向取决于克什米尔问题能否重回谈判桌。印度若恢复《印度河水条约》部分条款,或为缓和提供契机;巴基斯坦则需遏制境内武装组织跨境行动,避免授人以柄。国际调停机制若能将水资源争端与反恐合作纳入议程,或能打破僵局。

  当前,印巴在战争边缘的徘徊警示世界:在核阴影与全球化交织的时代,军事优势未必能转化为政治胜利,而和平的代价远比战争更为现实。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