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吐槽上了大学仍被圈养 应摒弃“圈养”式的管理理念

2025年04月19日 17:41:09  来源:综合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迈入大学校园,期待通过大学生活实现自我成长和突破。然而,部分学生反映,尽管进入了大学,但校园生活却依然受到严格的管理,甚至被形容为“圈养”,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些高校的“圈养式”管理方式成为学生吐槽的焦点。例如,有学校规定学生在课间不能离开教室,甚至在宿舍楼内也存在严格的出入限制,甚至火灾逃生时仍需刷脸验证,这让学生感到被过度约束,缺乏自由感。此外,部分学校为了安全或管理方便,限制学生在课间或课余时间外出,这种“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不仅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也削弱了大学应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与此同时,大学城模式下的“圈养”现象也备受争议。许多学生反映,大学城的基础设施虽然完善,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过于严格,导致学生无法充分参与社会实践,甚至在实习过程中也受到交通和时间的限制,无法灵活应对工作需求。这种“圈养”式的管理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生活自由,也削弱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不仅如此,部分学生还吐槽校园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如食堂饭菜质量差、宿舍条件不佳、校园WiFi速度慢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生活质量。更有甚者,一些学生表示,大学生活与高中相比,缺乏应有的自由和成长空间,甚至被形容为“巨婴式”养育,这种现象让许多学生感到迷茫和无助。

  面对这些问题,有学者指出,大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境。然而,当前的“圈养式”管理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成长需求,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和锻炼空间。因此,高校应摒弃“圈养”式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和实践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严格的管理并非完全没有必要。部分学校出于安全和管理的考虑,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了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校园的稳定。但这种管理方式需要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既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不能过度限制学生的自由。

  针对“圈养”现象的广泛讨论,教育部门和高校也应采取措施,改善校园管理,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例如,可以通过制定更加宽松的管理政策,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同时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及时调整管理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大学生活本应是学生独立成长、探索自我、实现梦想的阶段。然而,当前的“圈养”现象却让部分学生感到束缚和无奈。高校应摒弃“圈养”式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和成长机会,从而真正实现大学教育的价值。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