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我认为是中国体育顶层设计的开始,也是一种信号:国家治理新的发展阶段到来了,那就是:政府要更多地依赖于民众,服务于民众,要更少地发号施令。从长远看,中国的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比几乎所有的行业发展都要重要。
为什么?
大国必须是“雄性”的,而“雄性”最标准的表现就是对体育的热爱。美国历任总统都喜欢体育,在棒球开赛时开球,接见NBA冠军队,参加美式橄榄球超级碗;俄罗斯总统普京更是经常“秀肌肉”。他们那不是显示“自己”,而是在向自己的民众表示自己领导的这个国家是强大的。
体育自身拥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而且是潜移默化的,绝不是过去的“灌输”。
对于梦想,体育就是最好的载体。现代的中国亟需现代的,所有正常人都可以接受的价值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第一,英雄主义。英雄主义在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奥运会就是英雄主义的大舞台。作为一个过去的体育电视人,我看过许多国外电视台对于奥运会的报道。突出的东西和我们是一样的:金牌得主的拼争和失利者的遗憾,只不过比起我们的报道来更加人性化而已。
第二,团队精神。在体育领域,团队精神主要表现在联赛上。过去的30年里面,美国好莱坞推出过超过60部体育电影,我看过其中的大部分。无论是最为美国化的美式足球的超级杯,还是最有个人色彩的高尔夫,所表现的都是一个人的成功必须依靠团队,而一个团队里面必须要有英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第三,与人为善,融入社会。社区体育,球迷文化正是最好的社会融合。我曾经观看过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决赛,那也是美国电视收视率最高的篮球赛事。论水平要比NBA差很多,但是它吸引了一个大学,一个州,以至于全美国的和那四所大学有关联的几代人,充分显示了参与的力量。
第四,积极向上,健康生活。假如一个人每周坚持3-4次体育锻炼,那就说明他对于生活充满了信心,尽管可能现在的生活境遇比别的人差,但是他会对于未来充满希望。
在现代社会里面,体育已经非常复杂和社会化。它既是一小部分群体对于大多数群体的激励,又是一个个个体对于自己的完善,还是不同的集团对于共同目标的追逐,也是政府能力的体现。体育是社会和市场的结合,做的好就社会稳定,百姓安康,做不好则民众不满,吏治无能。
我希望中国体育今后是这样的:
举国体制继续支撑着中国的金牌战略,但是只限于奥运金牌;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面,奥运金牌绝对是需要的,即使那些说三道四的知识分子,如果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中表现不佳,他们更会抨击。而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的金牌希望几乎都是非市场化的项目,例如射击、举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若没有举国体制的继续支持,这些没有或者市场潜力不大的项目就很难保持优势。
不可否认,不是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可以从市场上面找到收入,但是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应该得到平衡发展。即使是田径、游泳这样的奥运会最热门项目,他们自己的世界锦标赛也无法和奥运会上的比赛相比。原因在于这些项目无法举行有规律、经常性的赛事,四年一次或者两年一次的锦标赛无法在观众中形成长期收视的习惯,媒体公司就不会出很高的价格来购买版权。同时每两年或四年一次的比赛仅一两周时间也无法给予赞助商足够的曝光时间,所以赞助商的投入也就远远比不上奥运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大家庭里,奥运会的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是要分配给各国奥委会和各项目联合会。美国奥委会更是有专门的对于非市场项目的资金支持。在一些国家,还有对于赞助体育比赛的税收政策,鼓励企业支持某些“小众项目”。
所以举国体制不可废止。中国体育代表团就是应该始终在奥运会上保持强势地位,使得全国观众每两年有十七天与全世界同步的共同欢乐。
举国体制还应该有一个重要用途,即国家或者是地方政府出资建造和维护大众体育设施,因为这些钱几乎都来自于纳税人或者购买彩票的人们,应该回馈给他们。百姓可以自由使用这些设施,当然也可以适当地用于市场,但是从市场运营得到的收益不应该由政府机构收取。
这还不够,举国体制还应该应用在联赛上。确定和发起组织几个项目的“国家联赛”。社会发展到今天,如果指望走美国40年前走的完全市场化的体育联赛发展道路已经不行了,谁都不会再有耐心。所以国家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对于中国市场的调研和中国人的喜好及习惯来确定5-6个国家级联赛,然后在法律、资金、政策等层面予以大力支持,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面形成国民热爱体育的习惯。
体育体制有限开放,制定出详细而有操作性的国家法规,规定鼓励多渠道举办不同的赛事,也规定哪些级别的赛事需要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和支持;哪些级别的赛事仅社会备案就可以举办;政府机构对于所有这些比赛必须给予全力支持。在联赛组织者中鼓励“混合所有制”,有企业,投资者愿意参与的职业联赛,也有加盟方式的自发式商业联盟。
温饱之后的人们会有更多的追求,体育就是很重要的部分。生命和乐趣,欢呼和激动。更多的人们锻炼,这个国家就会有更大的活力;更多地人们走入赛场,体育赛事才有市场价值。而更多的人走进赛场,这些人们就可以带动几倍以上的人群关注体育,凡是热爱体育的人都是积极向上的,这不正是国家治理者所需要的吗?
所以我说,体育赛事上面的审批取消,不同于其它行业的取消,它需要政府部门的多项改革,这样才能保障这些“取消”。在中国体育的发展方面,未来的五到十年里面会有相当大的变化。
(作者系原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主任兼体育频道总监,现任瑞士盈方体育传媒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