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防止房贷断供不能只盯着断供者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14-10-03 16:58:42

防止房贷断供不能只盯着断供者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法院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该院受理银行向法院起诉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大量增加,其中个人房屋贷款逾期不还案件120件,同比增加68.7%,增幅之大是近几年少见。而这些案件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几乎所有的业主都声称“无力还款”而断供。(9月28日《法制日报》)

  因为很多金融机构的总部设在苏州工业园区,所以这个区的法院也就承担了苏州大部分房贷“断供”案件的审理。然而,房贷“断供”何止苏州一地,近来浙江杭州、福建宁德、广东广州等地不断有“断供”新闻扑面而来。

  房贷“断供”主要是断供者的责任,这无可非议。既然和银行签订了房贷合同,那就不能因为房价下跌而“赖账”。实际上,按照法院现有的判例来看,断供者想赖账,也很难,或者说根本赖不掉。断供数次之后,银行有权终止贷款合同,并将低价拍卖断供者的房产,断供者不仅首付、已供房贷付之东流,银行还会追查你其他资产,同时个人信用记录将留下难以抹掉的污点。可以说断供者损失巨大。所以,律师和法官都建议企图断供的房贷客绝不应践此下策。

  然而,断供者也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也算过账,这其中的投机者肯定认为至少在目前断供是合算的,是投机“止损”,如果没有止损,亏损会更大。何况,这些人是在前两年房地产市场投机风最猛烈时入市的,那时没有限购,没有二套房提高首付比例和利率。一些银行为了做大自己的“优质资产”,拼命放贷,二三四套房首付一样可以低至10%,利率一样可以打到7折以下,而且很多银行为了抢生意,审贷不严,单位对贷款职工的收入水平和还贷能力往往也夸大其词。这无形中刺激了市场的投机心理。银行如果既不接受教训,也不承担一点责任,那不仅避免不了断供,甚至会愈演愈烈。毕竟,断供者首先会考虑经济利益,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确实无力还贷。将近一半的断供者成了“失踪者”,银行即使拍卖了断供者的房产,也还会有坏账产生,何况断供者越多,房价就越低,坏账也会越多。

  近来,房地产市场又开始走下坡路,政府急,银行也急。于是,限购又或高调或低调地放开,前几天还传出4大行推出重新认定首套房标准的“新政”,即只要首套房贷款还清,就可以将所购二套房算作首套房,有了这个“新政”,那首付比例、利率水平都可以大幅度放宽。这样的刺激,会不会在几年之后,又引来一波断供潮,这是很让人忧虑的。

  政府和银行都想要短期政绩,而且亡羊不愿补牢,都不怕给后任留下烂账,这样的心理不改变,断供者就“断”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不能只在贷款人身上下功夫,堵漏洞,放贷求利的银行和期待地价高涨的政府,更要带头加强诚信建设,通过严管房贷,给社会作出榜样。

  编辑点评:

  楼市的一地鸡毛该谁来收拾,如何收拾?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