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向坤:互联网概念为何横行中国

来源:时代周报 时间:2014-09-08 13:01:38

  央视二台最近高调推出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影响出人意料的大。

  中国互联网行业是一个最热衷于炒热概念并且在社会层面普及概念的行业。回顾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历史,一个个新奇的带着浓厚的互联网色彩的概念的兴起,背后是大量的让人拍手称道的策划和风云人物。而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互联网行业的高歌猛进和对各个行业的渗透。

  “互联网思维”无疑是今年最火热的词语之一,据说在互联网行业发展成熟的美国竟没有与这个词语对应的单词可做翻译,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个词语从江湖飞上了庙堂。而小米的“粉丝经济”和罗振宇的“社群经济”也当仁不让,在粉丝的热捧和媒体的关注中越飞越高,成为了回顾这两年的互联网发展历程不能绕过的词语。还有“互联网金融”,据说这个词在美国也没有对应的词语表述。

  互联网的新概念之多让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感到恐慌和难以接受。比如联想集团的杨元庆就直截了当地表示:“不要认为互联网能够包治百病。”这句话蕴藏着传统行业企业家对于互联网行业复杂的情绪和看法。

  但另一方面,为什么互联网行业会制造出这么多的新概念?笔者认为,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一方面需要在市场当中拓荒大力争取市场发展红利,同时也需要在社会层面争取话语权和教育消费者。归根结底,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成长历程和背景与传统行业企业家迥然不同。

  从1998年瀛海威的张志新在中关村(000931,股吧)打出了此处距离信息高速公路10公里开始,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就开始了拓荒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瀛海威之所以失败就是由于市场不成熟,导致了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教育市场。

  新的一批做互联网生意的企业家,在社会当中缺乏话语权和缺乏很多资源的情况下,要快速地教育消费者缩短市场开拓过程,通过制造概念制造话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于是我们看到了马云连续办了多次西湖论剑活动,将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武侠小说作家和互联网创业者请到了一起。这能够通过媒体的传播让人们对互联网感兴趣,无形中促进了互联网的普及。虽然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能缺少的工具和元素,但是通过制造概念仍然是让人们了解新事物的不二法门。并且互联网从业人员能够通过这些概念在与传统行业的博弈中取得话语权,从而在市场渗透中占得先机。

  另一方面,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就是人口红利,80后和90后的成长和消费能力的成熟给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红利。互联网企业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拓荒空间,这批消费者的自我意识成熟和需求使得制造话题和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手段。他们天生对于具有个性元素的新奇性的事物感兴趣,而新概念的形成能够让他们获得个性化表达需求的满足。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互联网成名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和传统行业企业家的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的不同。不管是上世纪初成名的互联网企业家还是90后创业者,都是属于相对特立独行的一群人,和旧体制的关联不大,并且很多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面临的思想约束比较小。而中国很多行业由于发展的业态成熟度不高,更使得互联网作为工具有着巨大的用武之地。互联网作为前缀加上一个传统行业名字,看起来就像是一种新的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等。

  当然,概念永远都会变化,过去的很多概念往往在短暂的辉煌后迅速地陷入沉寂,而互联网催生的很多新概念相信也会在将来习以为常。不是被证伪就是成为一个常识。现实丰富多彩映射出的本来就应该是概念的推陈出新和常言常新,而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观众,似乎惯看秋月春风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作者供职于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