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带头履行社会责任
1、就业。2016年万达新增稳定服务业就业岗位20.3万个,占去年全国新增就业的1.5%;其中大学生8.5万人,占去年全国新增大学生就业的1.2%,这两个数字都是惊人。而且我们创造的就业不是吹出来,是可以从物理店中数出来的。2016年支持22组大学生团队创业,万达支持大学生创业已经是第三年了,成功率超过95%。
2、慈善。2016年现金捐助4.5亿元。万达还总投资14亿元,在贵州丹寨建设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小镇、扶贫基金三个项目。万达去丹寨扶贫的项目是调研一年以后才确定,不是下车伊始拍脑袋决定。三个项目分别从长期、中期、短期目的出发,开办职业技术学院着眼长期;旅游小镇是中期项目,主要解决从山上搬迁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对于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无论怎样的产业扶贫,阳光也照不进他们家的窗口,扶贫基金解决了这部分人的问题,这是短期立即显现作用的扶贫。2016年丹寨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比预定目标提前两整年,而且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这种创新性的扶贫模式,去年获得国家首次脱贫攻坚创新奖。
3、纳税。2016年纳税317.5亿元。
4、环保。2016年有89个万达广场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25个广场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15个酒店获得绿色饭店称号。
5、义工。去年万达集团共组织2614次义工活动,10.87万人次参加,尤其是全国义工联动反响特别好。
2016年万达虽然取得巨大成绩,但是万达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还有个别公司没有完成年度任务,虽然没有拖整个集团的后腿,但是没有实现全红,还是有点遗憾。管理漏洞依然不少,腐败现象、浪费现象还是存在。总而言之,成绩很大,问题不少,一句话,万达还在爬坡阶段。万达转型现在可以说基本完成,什么时候能从我口中说出来万达全面完成转型,那就是我退休之年了。但我是退而不休的,我退了就完全在家里当宅男吗?那不太可能。退下来后可能每个月开一次董事会,但我会花更多精力去做其它有意义的事情。
二、2017年工作主要任务
(一)主要工作目标
集团2017年资产9000亿元,营业收入2658亿元。这里做一个说明,因为旅行社公司今年上半年要注入同程网,所以收入计划不含旅行社,如算上这200亿元收入,集团营业收入计划超过2800亿元。
万达商业2017年收入1486亿元,其中地产收入1121.9亿元。新开业50个万达广场、2个万达茂、4个酒店,租金收入253.7亿元。万达商业租金收入这几年保持年均30%的高增长,可以说创造了世界不动产行业的奇迹。我给万达商业定一个小目标,从2017年到2025年,租金年均保持25%的增速,如果实现这个目标,不仅是创造世界纪录的问题,万达商业的市值也不可估量。不用到2025年,再有五六年,地产销售利润在万达商业净利润中就只占很小的比重了。轻资产转型后,万达商业租金的含金量还将进一步提高。重资产一块钱租金我们拿到的净利润也就四毛钱左右,因为要扣除管理费,缴17.55%的税金,再缴所得税。轻资产分得的净租金除了25%所得税,全部是净利润,所以今后万达商业租金含金量更高。
2017年文化集团收入699.3亿元。其中:
影视产业收入589亿元,全球新增屏幕2000块,其中中国1200块。
体育产业收入69亿元。
旅游产业收入20亿元。同比去年大幅减少主要因为剥离了旅行社,也不含万达商业收的租金。
儿童娱乐收入15.3亿元。
网络集团收入65亿元。
金融集团收入265亿元。
(二)持续做大文化产业
1、电影产业。一是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实现2020年全球20%的市场份额这一伟大目标。我在四年前提出这个口号,很多人都不相信。我们现在已经做到12%,还差8个百分点,要靠大家的努力。二是发挥完整产业链的优势,提升整体效益,整个电影产业2020年要实现100亿人民币净利润。三是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都要成为全球领军企业。四是东方影都力争今年底提前竣工,部分投入试运行。五是探索全球电影发行的可能。这句话带限制词,探索全球发行的可能,就是这件事想做,但还要研究怎么做。全世界电影公司好几万家,有全球发行能力的只有好莱坞的6家,所以这6家也号称“六大”,所谓大就是他们有全球发行能力。如果万达到2020年占全球放映市场份额的20%,自己还不能在全球发行电影,那说明万达电影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探讨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把全球发行这件事做好了,不仅使万达电影走向世界,还能助力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2、IP产品公司。这是万达文化产业的短板,也是必须要补的短板。一些人说万达旅游虽然投资大、建得快,但IP不多。我们进入旅游产业刚几年,哪来那么多IP?IP是积累的过程。几家大的百年电影公司,有上千个IP,这是创造和积累的过程。万达进入文化产业首先是把规模和收入做上去,做的过程中慢慢研究积累IP,不做生意的人根本不懂得这些道理。怎么补IP短板?还是两条腿走路,自己研发和并购都要搞。并购也不是说一下子并购多大的IP公司,可以并购一个一个的IP,组合起来也是一个大IP公司。这个任务已经给文化集团张霖和高群耀了。万达整个集团只能搞一家IP公司,不能儿童娱乐、主题娱乐、影视公司都在搞,要集中资源。
3、打造自有IP赛事。代理别人的赛事和打造自有赛事有着本质区别,区别就在于风险。当然在自有IP赛事不足之前,代理赛事和创造自己的IP赛事两方面都要搞。体育公司我下个任务,今年要在中国新打造一个自有IP赛事,要在中国新落地两个国际赛事,新签约一家国际体育组织的商业合作。
4、要加大旅游投资。今年计划新开工3个“万达城”;开业哈尔滨“万达城”;新签约三个“万达城”,力争两个是轻资产模式。还要做好已经开业的项目,特别是哈尔滨“万达城”的运营管理,为什么单独点哈尔滨?因为东北经济近两年比较困难,哈尔滨又在中国的最北边。项目是很好的,地理位置在市区,而且拥有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馆,但运营不容易。今年要确保完成文化旅游项目的运营指标,不但和主题娱乐公司、也要和文化集团考核挂钩。
(三)万达商业加快转型
万达商业是集团转型的重点公司,力争2018年提前两年完成转型目标,成为商业服务型企业。
一是逐步减少地产投资。2017年新开业50个万达广场,因为前期投资开工的原因,今年还有11个重资产项目,39个是轻资产项目,以后每年重资产项目要减到5个左右。2020年以后原则上不再搞重资产,全部为轻资产。除了万达城配套的住宅外,万达原则上也不再新增住宅开发。等万达城全部开发完以后,万达商业就逐渐从地产开发这个行业退出。万达商业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不当地产商,这个公司更值钱。其实市场已经回答了,地产的PE也就10倍左右,但商业租金的PE是30倍甚至40倍。
二是轻资产运营。万达从地产开发退出不是对中国房地产看空,主要在于两点:首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周期性太强,这个周期性可以说全球罕见。我从事地产行业28年,再两年就30年了,被调控了十来次。中国地产好年景没有持续四五年的时候,基本上三年左右来一回调控。行业周期性太强,造成现金流不稳定,预期也容易经常发生变化。其次更重要的是万达已经可以靠品牌挣钱了,过去靠卖住宅、商铺的钱来建万达广场,现在设计运营就可以分得很大一杯羹,何乐而不为?合作类万达广场,两个就顶一个重资产万达广场,投资类万达广场大概不到三个顶一个重资产万达广场。现在把轻资产广场的量做上去,和我们自己每年开发20个重资产广场有什么区别?而且这样做的话风险还小。从2017年开始,在轻资产模式中,主推合作模式,每年确保签约20个以上,上不封顶。如果合作类万达广场上多了,就减投资类万达广场的数量,因为每年开业50个万达广场可能是极限了。
三是提升租金利润占比。万达商业从现在开始,既不追求收入规模的扩大,转型期也不追求净利润的高速增长。我对收入不是看得很重,2016年就主动下调了600亿元销售额。追求什么呢?追求净利润结构改变,就是租金在净利润中的占比提高,租赁业务在净利润中占比从2017年开始每年提升5个百分点。轻资产项目分成来的租金含金量更高,分一块钱,7毛5是净利润,所以租金业务增长再高也不怕,地产开发利润就不要增加了,还要逐年减下来。这种租赁业务的增长是安全可持续的,和房价关联度不大。这个楼就落在这儿,消费者就在消费。房价涨50%难道商场里的销售就涨50%吗?房价掉下去20%,消费就减少20%吗?肯定不是这样的,商业中心是基本稳定的。一个广场其实就是半径五公里内人们的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