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在中国问题上,西方看空者一直远远多于看多者。新问题常会被视作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危机:硬着陆、随之而来的社会不稳定或最终政权的倾覆。痴心妄想!
据英国《卫报》网站9月14日报道,毋庸置疑,看空者已有过糟糕的经历。在持续35年的非凡经济增长后,中国依然保持了7%的年增长率。诚然,这比以前低多了,但依然可傲视西方任何国家。
报道称,西方诸多经济评论的一大缺陷在于,眼光都未能超越下个季度甚至下个月的结果。反之,中国了解自己的过去、现在及未来需要走向何方。他们不沾沾自喜:中国领导人坦承面临很多新的经济挑战。
因此,研究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全球作用是很有启发性的。
2007年至2008年,当西方经济步履维艰时,中国经济进行了驰援。尽管中国政府采取行动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避免被拖进危机——但这些行动依然把西方经济从更加悲惨的命运中挽救出来。
报道称,在当时占中国出口半壁江山的西方市场几近崩溃的情况下,中国启动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型刺激计划,促进内需并抵消出口需求的损失。这个计划起作用了。中国依然保持了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是全球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另外,在最黑暗的日子过后,中国允许货币稳步升值,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了25%。中国出口竞争力因而降低了。同时,其经常项目盈余也急剧下跌,从2007年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1%跌至去年的2.1%。试想,如果中国采取了相反的做法,让人民币贬值25%,其他经济体会遭遇什么后果。
自2008年以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