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对欧盟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环境

2025年07月07日 08:07:44  来源:中网资讯商业
 

  近日,欧盟委员会依据《国际采购工具条例》(IPI)启动对华调查,指控中国在医疗器械公共采购市场中存在“买中国”政策,限制进口医疗器械采购,并对集中批量采购实施条件,导致异常低价中标结果无法由盈利性公司维持。这一举措引发了中国市场的强烈反应,中方随即宣布对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对等限制措施,以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环境。

  欧盟委员会在2024年6月20日首次动用《国际采购工具条例》,宣布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这一决定被中方视为对欧盟单方面限制中国医疗设备出口的回应。中方表示,相关措施仅针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不包括在华欧资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这一表态表明,中方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试图避免对中欧经贸关系造成过度冲击。

  欧盟此举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23年6月,欧盟就曾出台新规,限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公共采购合同。而2025年5月,欧盟进一步宣布,将依据《国际采购工具》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这一系列动作显示出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高度警惕,尤其是在中国高端医疗设备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令人瞩目。例如,上海联影医疗在PET-CT设备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将时间分辨率缩短至190皮秒,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技术优势不仅提升了中国医疗设备的国际竞争力,也促使欧盟不得不采取限制措施以保护自身市场。然而,欧盟的限制措施也引发了中国市场的强烈反弹,中方迅速采取对等反制措施,以维护自身利益。

  欧盟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在医疗器械公共采购市场中存在“系统性和反复出现的歧视性做法”,严重阻碍了欧盟经济运营商和欧盟制造的医疗器械进入中国市场。中方则表示,这些措施并未实际实施,且中方始终致力于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国产替代,同时保障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这一立场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多边主义和公平贸易的原则。

  欧盟的限制措施也引发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担忧。尽管迈瑞医疗表示其欧洲销售不受影响,但消息公布后其股价仍出现下跌。这表明,欧盟的限制措施可能对部分企业的海外业务造成一定冲击。然而,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也在积极应对,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拓展新兴市场来应对挑战。

  欧盟的限制措施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欧盟中国商会对欧盟根据《国际采购工具》采取限制性措施表示严重关切,认为此举可能损害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中方则强调,将通过对话磋商妥善处理相关问题,稳定中欧企业合作的信心和预期。这一立场表明,中方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愿意通过外交渠道寻求解决方案。

  欧盟限制中国医疗器械采购的举措,既是对中国医疗设备技术快速发展的回应,也是对国际公平贸易原则的挑战。中方采取对等反制措施,既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国际规则的坚守。未来,中欧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合作将如何发展,仍需进一步观察。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