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4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出席发布会,介绍了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春耕化肥储备调控、中欧班列运行、新型城镇化工作进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国社会足球场地建设、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等有关情况,并就媒体关注的经济运行态势、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价格走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粮食生产供应、雄安新区建设、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铁路规划建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近80家境内外新闻媒体80余名记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 孟玮: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4月份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下面,我先介绍七方面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发用电情况和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一是发用电情况。从发电看,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9%,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21.1%、0.5%、18.8%、30.9%和14.1%。3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17.4%。从用电看,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1.2%。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6.4%、24.1%、28.2%和4.7%。分地区看,全国14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20%,其中湖北、西藏、浙江、广东、云南5个省(区)增速超过30%。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9.4%。
二是投资项目审批情况。一季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个,总投资454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和高技术领域。其中,新建西藏隆子、定日、普兰3个机场及拉萨机场第二跑道改扩建工程项目,我们称之为“3+1”机场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136亿元。“3+1”机场均位于西藏边境地区,项目的实施对于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善边境地区对外交通运输条件、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提升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方面,关于春耕化肥储备调控情况
春耕化肥供应事关保障农民种粮用肥需求,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前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完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制度,会同有关方面通过市场化方式,安排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储备化肥,截至3月底已累计投放超过700万吨。后续,我们将密切关注化肥市场形势,及时根据市场供需变化,投放储备化肥,保障春耕等关键时段粮食生产的需要,做好保供稳价工作。
第三方面,关于中欧班列运行情况
一季度,中欧班列延续强劲发展势头,开行3398列,发送货物32.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综合重箱率96.5%。其中,去程1858列,发送货物18.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7%、91%,重箱率100%;回程1540列,发送货物1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3%、77%,重箱率92%。截至3月底,中欧班列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104.6万件,共计8.9万吨。自去年5月份以来,中欧班列已连续11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开行规模和质量保持稳定。
第四方面,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进展情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面总结了新型城镇化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顺利实现。2020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4%。二是“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群稳步发展壮大,19个城市群承载了全国70%以上的人口、贡献了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三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市居住条件稳步改善,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四是城乡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向制度接轨、质量均衡、水平均等的方向迈进,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在持续缩小。
近日,我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加快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五方面,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是顶层设计加快完善。正在组织编制《“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目前,《实施方案》已基本编制完成,正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后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切实做好贯彻落实。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水质稳步提升。1—2月,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为86.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劣V类比例为0.5%,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第二,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加快推进。截至3月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48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18个。第三,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有序实施。1—2月,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增污水收集管网长度2716公里,城市和县城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1533吨。沿江化工企业累计关改搬转8729家。
三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截至3月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已落实转产就业12.97万人,占需转产就业人数的99.7%;落实社会保障17.16万人,实现应保尽保;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3374艘、违规网具4.1万张(顶),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848起、司法移送484人。
四是绿色发展试点示范持续推进。上海崇明、湖北武汉、重庆广阳岛、江西九江、湖南岳阳和浙江丽水、江西抚州的绿色发展示范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稳步推进,初步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第六方面,关于全国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情况
“十三五”时期,为推动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在指导地方合理确定球场建设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按照“中央出资金、地方出政策、企业出服务”的方式,先后确定两批共41个重点推进城市,破解了球场建设规划、土地、融资等瓶颈难题。2020年,专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5亿元,比2019年增长233%,重点支持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成功带动地方财政性资金、社会资金投入约85亿元。
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十三五”时期共带动各地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6957块,全国社会足球场地数量较“十二五”末增长了4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国31个省份“十三五”社会足球场地建设指导目标均超额完成。从区域看,河南、广东、云南、山东等12个省份新建球场数均达到1000块以上,湖南、贵州、西藏、青海等10个省份社会足球场地数均增长7倍以上。从球场类型看,11人制球场占16%,7人或8人制球场占14%,5人制球场占67%,其他制式球场占3%,满足了群众开展不同足球赛事运动的需要。从建设运营方式看,新增社会足球场中,公建公营球场占71.7%,民建民营球场占19.3%,公建民营球场占9%,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的社会足球场地较“十二五”时期提升了近3倍,初步形成了政府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足球场建设运营格局。
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仍然存在质量效益不优、利用效率不高、对外开放不够等问题。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体育总局,指导各地不断提升运营服务能力。
一是以“建机制”保障球场运营。建立健全社会足球场地对外开放机制,其中政府投资和享受政府补助的社会足球场地应保证全年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建立突发事件预防、疫情防控等应急预案和处置制度。因地制宜制定新建球场保护制度,防止“被拆”“被占”情况发生。
二是以“优服务”深化球场运营。建立球场“互联网+”管理平台,向群众提供在线预约等服务。定期对场地设施进行检查。鼓励有条件的球场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三是以“拓业务”促进球场运营。组织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足球赛事。鼓励球场运营机构与足球青训机构合作,将社会足球场作为校园足球场的有益补充。
第七方面,关于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品牌发展的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宣部等六部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于5月10日举办2021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今年品牌日的主题是“中国品牌,世界共享;聚力双循环,引领新消费”。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举办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包括1场主论坛和若干分论坛,将邀请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以及在华国际机构代表参加,进一步巩固拓展品牌发展交流平台,坚定自主品牌发展信心,塑造提升我国品牌发展良好形象。
二是举办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通过集中展示我国品牌建设成果,打造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场景,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国货精品魅力,增加自主品牌情感,掀起自主品牌消费新热潮。
三是引导地方开展品牌创建特色活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织地方有关部门,围绕品牌日主题,结合本地品牌创建实际,自行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凝聚品牌发展社会共识。
近日,我委将专门召开媒体通气会,向大家详细介绍活动情况。欢迎各位媒体关注!
以上是我介绍的内容,下面欢迎大家提问。
新华社记者:
一季度中国经济高位增长,请问您对此怎么看?国际组织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请问对后续走势如何研判?
孟玮:
谢谢你的提问。上周五,也就是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我也注意到,近两日,有关方面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一季度实现了良好开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剔除季节性因素后,较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过去两年平均增长5%,这反映了我国经济已从疫情影响中稳定恢复。从其他一些主要指标看,生产持续改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5%,环比增长2.01%。需求加快回暖,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5.6%、33.9%,环比分别增长2.06%、1.86%。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外汇储备稳定在31700亿美元,同比增加1094亿美元。
二是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新动能加快成长,一季度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39.9%、31.2%,比整体规上工业高15.4个、6.7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前2个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8倍。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季度,31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有17个省份规上工业增速在20%以上,有22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以上。
三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改革成效逐步显现,出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活力不断提升。3月份,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指数达到58.5%,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3.7%。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外贸外资较快增长。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2%,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9.9%。
四是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3.7%,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有序推进。
综合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稳定恢复的态势。正如你刚才提到的,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这表明,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进一步看好。
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处于恢复发展期,一些经济指标的同比呈现高速增长,与去年同期基数低、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工作日增加等带来的不可比因素有关。当前,全球疫情和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恢复也不平衡,一些行业企业恢复还比较慢,部分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生产经营中还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正视困难,扎实办好自己的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持续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变化,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实施好结构性减税等措施,做到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力度不减,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各项措施,继续加强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前瞻谋划一批未来产业。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纲要提出布局未来产业的主要背景是什么?“十四五”时期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初步考虑有哪些?
孟玮:
感谢你对未来产业的关注。“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这是国家面向未来特别是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
关于未来产业的背景,从国际看,近年来我们注意到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强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先进通信网络等前沿领域的布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前谋划颠覆性、变革性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从国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对我国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国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
关于未来产业发展的特征,归纳有关智库和专家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四“新”。一是依托新科技。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并依托于技术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二是引领新需求。未来产业不仅可以更好满足人们现有需求,还将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新消费需求。三是创造新动力。未来产业将引导市场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是拓展新空间。未来产业将帮助我们不断突破认知极限和物理极限,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拓展新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提前布局并积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从领域上,重点是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从区域上,重点是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先导示范区,推动形成未来产业策源地。此外,还要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加速培育若干未来产业。谢谢!
总台央视财经记者:
今年以来,在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之下,全球通胀预期升温。从国内看,上游涨价是否会逐渐向下游传导,引发国内新一轮通胀预期?对2021年全年的CPI走势您怎么看?
孟玮:
谢谢。正如记者朋友所言,近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全球通胀升温,引起了各方面广泛关注。总的看,这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供需关系短期调整、流动性宽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具有修复性和阶段性特征。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经济复苏仍不稳定、不平衡,大宗商品供需两端并没有出现整体性、趋势性变化,其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为什么这样讲?主要是在于我国有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韧性和潜力,同时,我们有充足的宏观政策空间,产业循环、市场循环、供求循环明显改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因此,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
总体判断,今后一个时期物价将运行在合理区间。具体到CPI,我们可以看到,食品和服务在CPI中占比高,且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小,粮食供应充裕,猪肉价格随着生猪生产恢复逐渐回归正常水平,蔬菜、水果价格将呈现季节性变化,这些都是CPI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同时,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足、供给充裕,市场竞争充分,价格有望保持基本平稳。预计今年CPI同比涨幅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能够保持在全年物价调控目标以内。谢谢!
中国证券报记者:
碳达峰、碳中和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能否介绍一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
孟玮:
谢谢,这是各方面都关注的问题。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明确部署。
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相关工作。我们将全面把握和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抓紧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分行业分领域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二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三是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狠抓重点领域节能。四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五是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和市场化机制。六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七是推动全民节约,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八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谢谢!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
我们很关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银保监会联合开展的“信易贷”活动,请问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进展如何?今年在“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孟玮:
谢谢你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为充分发挥信用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建成运行全国中小微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也就是“信易贷”平台。截至2021年3月末,全国“信易贷”平台连通地方平台或站点总数达230个,累计注册企业615.4万家,通过相关平台发放贷款突破2万亿元,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信用信息共享力度,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益。
一是更高水平完善信用信息平台。重点是完善“信易贷”平台数据收集、处理、统计、反馈等功能,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平台与金融机构等信息需求方的交互模式。加快各地平台同全国平台的互联互通,提高信息应用效率。
二是更大力度推进涉企信息共享。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编制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加强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发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与中小微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水电气、纳税、社保、公积金等信息,为银行更加全面准确、低成本地了解企业信用状况提供便利,减少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
三是更大范围推广“信易贷”。要将“信易贷”工作作为社会信用建设示范区评选和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的重要指标,通过召开工作现场会、总结通报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等方式,指导地方加大“信易贷”工作力度,提升中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扩大信用贷款规模。谢谢!
东方卫视记者:
雄安新区设立已经有四周年了,目前已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请问四年以来雄安新区建设成效如何?今年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雄安新区的建设?
孟玮:
谢谢。雄安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新区设立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政策规划制定工作。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批复实施后,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4个基础性规划相继出台,20多个专项规划印发实施,政策规划体系基本建立。
目前,雄安新区已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形成了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这将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一是重点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生态工程、公共服务配套等12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高峰时期约有16万建设者在新区施工。京雄城际已于去年底正式开通,从北京西站到雄安站最快只要50分钟,京雄商高铁、京雄高速公路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
二是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实效。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白洋淀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和2021年行动计划,推动河北省及雄安新区压实主体责任,加快新区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打造白洋淀优美自然生态环境。目前,606个有水纳污坑塘已全部治理完毕,淀心区水质已由此前的劣V类转为IV类。
三是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雄安新区为符合产业定位的北京投资来源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打造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成立雄安新区“马上办”办公室,为市场主体提供全周期服务。
下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领导小组要求,推动一批标志性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研究出台疏解政策,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谢谢!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请问目前我国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方面,大致情况如何?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促进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保供能力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孟玮: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前不久,国家粮食储备局和我委经贸司负责同志,曾在发布会上回应过粮食安全方面的问题。
总的看,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一方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强。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2020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此外,棉糖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保障。另一方面,储备流通体系安全可靠。我国粮食库存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备安全,特别是稻谷和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库存能够满足一年以上消费需求,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达到15天及以上市场供应量。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切实履行相关职责,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聚焦耕地和种子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集中连片建设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改善育种设施条件,推进制种基地建设,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
二是加强大型灌区建设与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新建一批大型灌区,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着力建立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灌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
三是积极谋划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集聚优势发展粮食产业,提高主产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条水平,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推动相关领域科技突破,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作为老区苏区,福建三明近年来在振兴发展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径,请问在建党百年之际,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和支持更多的老区苏区振兴和发展?
孟玮:
谢谢对革命老区的关心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川陕等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支持革命老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革命老区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对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了全面谋划,并提出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这是新发展阶段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一方面,起草《“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将革命老区作为重点区域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加快构建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1+N+X”政策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十四五”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实施方案,支持赣州、三明等城市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细化具体支持政策,支持包括三明在内的全国革命老区在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刚才记者提到三明,在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过程中,福建省三明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之路,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委也正在组织对三明有关经验做法进行总结。4月23至24日,我们将在三明市召开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现场经验交流工作会议,欢迎媒体朋友们积极关注。谢谢!
时代周报记者:
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有观点认为,这是对铁路建设全面收紧,请问发改委对此如何评价?下一步,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将如何发展?
孟玮:
铁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近年来,国家积极支持建成了一批铁路工程,包括浩勒报吉至吉安、库尔勒至格尔木、北京至张家口、成都至贵阳等铁路工程,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等一批重大项目。截至2020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14.6万公里,其中高铁近3.8万公里,铁路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铁路建设中也暴露出在片面追求高标准、重高速轻普速、重客运轻货运、重投入轻产出等问题,亟待得到妥善解决。
日前,国办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六方面任务要求,主要是推动铁路建设更加科学、理性,构建分层融合、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现代化铁路网,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规划指导。强化规划引导和约束作用,明确国家级中长期、五年发展规划和区域性铁路发展规划体系。提高既有资源利用效率,规定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规范城际、市域(郊)铁路发展,严禁变相建设地铁、轻轨。二是合理确定标准。坚持客货并重,强化客流支撑,明确了时速350公里、250公里和200公里及以下不同速度标准铁路的规划建设条件。三是分类分层建设。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分层落实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建设责任。四是有效控制造价。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强化技术经济比选,明确城际和市域(郊)铁路建设规划调整要求。五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全面开放铁路建设运营市场,加强土地综合开发,促进铁路运输业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和适度竞争。六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妥善处理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多渠道增加铁路建设资本金来源,建立健全铁路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坚持高速普速并举、客运货运并重、新建改建结合、东中西部统筹,全面推进川藏铁路建设,着力加强普速铁路建设,有序贯通“八纵八横”高铁通道,整体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形成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一体衔接的现代化铁路网络。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线上和现场的记者朋友。谢谢!
艺缘持续发力手机“微展览” 实力派艺术家试水手机书 【中网资讯书画】今年春节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线下书画活动、书画展览等都无法正常开展,书画艺术家们更是利用这难得的清闲时间专心创作,佳作不断涌现。然而作品无法及时呈现给广大艺术爱好者又成了不少书画家的苦恼,于是各种自...【详细】
汪洋: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原标题:汪洋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定制度自信 增强发展信心 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22日下午来到他所在的四川代表团,同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李...【详细】
李克强:“中国制造”要尽早变为“中国精造” 我到地方考察,发现一家企业的大工匠用古代传承的技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做模具,生产的产品畅销欧洲,企业给这位大工匠开的工资比总经理高出许多。这位企业家有眼光啊,知道工匠是企业的宝贝。李克强总理10月24日应邀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0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