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泡泡玛特开业当天闭店,消费者质疑“黄牛端盒”与整改延期

2025年06月15日 20:25:38  来源:中网资讯商业
 

  2025年6月15日,杭州西溪天街泡泡玛特新店开业仅2小时便突然闭店,引发全网热议。据网友视频显示,开业当天大量消费者提前4小时排队入场,现场秩序混乱,民警维持秩序。然而,部分疑似黄牛人员迅速涌入,以“端盒”方式整盒购买全部款式,导致普通消费者无法购得商品。这一事件被网友戏称为“等牛扫完货就闭店”,质疑其“为赚差价而牺牲用户体验”的动机。

  事件背后,泡泡玛特官方回应称,因内部整改问题延期开业,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然而,商场随后发文称,因现场人员密集存在安全隐患,决定暂停营业。这一解释并未平息争议,反而加剧了消费者对“黄牛抢购”与“内部整改拖延”的双重质疑。

  此次闭店事件并非泡泡玛特首次遭遇信任危机。此前,其曾因店员私拆盲盒二次销售、诱导消费、虚假宣传等问题多次陷入舆论风波。2020年,店员二次销售事件直接导致股价暴跌,市值蒸发超200亿港元。尽管泡泡玛特近年通过推出高端IP(如Molly、KUBO)和跨界合作(如与优衣库联名)试图重塑品牌形象,但消费者对其“盲盒玩法公平性”和“产品品质”的质疑始终未消。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潮玩行业在扩张与监管之间的矛盾。泡泡玛特作为全球潮玩龙头,其商业模式依赖“盲盒稀缺性”与“粉丝经济”,但过度追求销量可能牺牲用户体验。例如,2022年《哪吒2》热映后,泡泡玛特推出的哪吒盲盒手办在杭州售罄,引发消费者抢购热潮,但部分消费者反映其“盲盒瑕疵率高”。而此次闭店事件中,黄牛抢购现象再次暴露了线下门店的“二次销售”漏洞,与此前的“盲盒不盲”争议形成呼应。

  从行业角度看,泡泡玛特的闭店事件反映了潮玩市场从“流量红利”向“品质与信任”的转型压力。尽管其股价在2025年持续上涨,市值突破3223亿港元,但消费者对“盲盒经济”的可持续性仍存疑。例如,2022年财报显示,泡泡玛特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润增速同比缩水近四成。此次事件可能进一步削弱其品牌忠诚度,尤其在年轻消费者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闭店事件与杭州整体消费环境密切相关。2025年杭州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中秋国庆假期预订量同比增长超5倍,但消费者对“网红经济”仍保持理性。部分消费者认为,泡泡玛特的“闭店”更像是“为黄牛让路”,而非真正整改。这种情绪化反应,反映出公众对资本运作与商业伦理的敏感度提升。

  针对此次事件,泡泡玛特需尽快明确整改计划,并通过透明化操作重建消费者信任。例如,可借鉴其2020年通过专业检测机构验证产品安全性的做法,公开整改细节与时间表。同时,应加强线下门店管理,杜绝“二次销售”现象,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此次杭州泡泡玛特闭店事件,不仅是单个品牌信誉危机的缩影,更是潮玩行业在扩张与监管之间寻找平衡的缩影。未来,泡泡玛特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需在“盲盒玩法”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更优解,方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