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发力
根据1905电影网数据统计,2012年以来,中国影院国产电影数量及票房占比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约为2.8%、9.0%,显示出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市场份额日益提升。
根据中国市场票房过亿电影数量占比趋势也可以看出,国产电影占比从2012年的48.8%提升至2015年的73.9%,年均增长率达到15.9%,进一步突显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优异表现。
·造星驱动
国产电影平均票房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2015年国产电影平均票房达到0.9亿元/部,是2012年的3倍之多。
从票房分账体系来看,国产电影也拥有强大的吸引力,迎合政策的制片方更有望获得制片补贴,取得更大的利益。基于中国消费者对国产电影的偏好增强,万达等影院放映方也开始组建团队、培养艺人,跨界上游涉足制片行业。一方面,能够在上游票房分一杯羹,获取更大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影院提高国产电影票房比重,从而获取政策专项资金返还。
·中国领先上映
近年来一些美国进口电影在中国的上映时间早于美国市场,部分电影的上映时间差甚至达到3-4周。
三大原因造成美国进口电影在中国上映先于美国本土:
抢收中国黄金档。中国电影市场正迅速发展,中国票房占全球比重显著提升,促使美国电影商看好中国市场,制定档期来迎合中国电影旺季,如《蜘蛛侠3》、《钢铁侠1》均为了抢收“五一黄金周”而先于美国上映;
策略性抢滩中国票房。为了错开与同期电影的竞争,美国电影商策略性在中国率先上映,抢滩中国票房,如《极盗者》为了避开圣诞档期的竞争,选择提前三周在中国抢先登陆;
策略性最大化票房收益。中国的电影盗版问题严重,促使进口电影商策略性调整档期,通过率先于中国放映等手段来降低票房损失,最大化获取票房收益。
盈石集团研究中心总经理、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中国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主席张平女士认为,造星风潮盛起是当前影院票房快速提升的重要推手,通过圈粉,极致发挥IP经济、网红效应,达到以高人气来支撑票房的最终目的。然而,仅仅依靠当下的网红经济来提升票房是不可持续的,吸引消费者影院观影的持续动力更在于差异化的感官体验。因此,票房的持续稳定增长更有赖于技术的发展,中国需要通过影片技术的提升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片源,确保影院的长久良好发展。
(本文内容节选自盈石集团研究中心《中国影院业态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8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