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被骗至缅甸 曾称朋友提供路费,要求其支付30万元作为“赎金”

2025年07月14日 16:38:19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近日,一名高考生在轻信他人承诺后,被诱骗至缅甸,面临未知的危险。据其家人透露,对方曾以“朋友提供路费”为由,要求其支付30万元作为“赎金”,以换取其安全返回。然而,这一骗局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网络诈骗链条,令人震惊。

  据媒体报道,该高考生在6月28日离开家,前往西安寻找朋友,家人并未察觉异常。然而,短短几天后,他便失联。7月10日凌晨,杨女士终于接到一个自称来自缅甸的电话,对方用带有口音的普通话自称是其朋友,但通话内容含糊不清,无法确认其真实身份。随后,杨女士多次尝试联系儿子,但电话始终无法接通,最终发现手机已停机。

  警方介入后,初步判断该高考生可能已被诱骗至缅甸。据云南普洱市孟连县公安局透露,该生目前不在境内,具体如何出境尚不明确。警方已展开调查,并呼吁公众提高警惕,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此前,已有多个案例显示,高考生、大学生等年轻人因轻信他人承诺,被诱骗至缅甸,甚至被迫参与诈骗活动。例如,一名大学生在接到“高薪工作”的诱骗后,被司机抢走手机并转交给诈骗团伙,最终被迫参与诈骗活动。还有12岁女孩险些被诱骗至缅甸,幸好被警方及时发现。

  这些案例反映出,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年轻人对高薪、快速致富的渴望,通过虚假承诺诱骗其前往境外。一旦抵达,受害者不仅面临人身安全威胁,还可能被卷入非法活动,如电信诈骗、人口贩卖等。此外,诈骗分子还会以“赎金”、“路费”等名义,要求受害者家属支付巨额资金,进一步加剧了家庭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在打击跨境网络犯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2023年10月,缅甸向中国移交了706名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2024年又移交了3.1万名。然而,尽管国际合作不断加强,诈骗分子的手段却愈发隐蔽,给执法部门带来挑战。

  对于受害者家属而言,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往往感到无助和绝望。例如,一名大学生的姐姐在接到自称来自缅甸的电话后,对方要求其支付20万元“赎金”,否则将对弟弟不利。面对如此高额的费用,家属不得不四处筹款,甚至动用多年积蓄。这种情况下,司法救助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垫江县人民检察院在发现殷某丽家庭困难后,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其提供经济支持,帮助其家庭渡过难关。

  然而,目前仍有许多受害者因缺乏法律援助和经济支持,陷入困境。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被虚假承诺所迷惑。

  高考生被骗至缅甸的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诈骗手段,我们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也应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保护每一个无辜的生命不受侵害。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