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高考生电话被自称缅甸人接听,警方介入调查,家属陷入绝望与警惕

2025年07月14日 01:00:40  来源:综合
 

  在近日,一起令人揪心的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名19岁高考生在前往缅甸打工的途中失联,其家人在多次尝试联系无果后,竟在凌晨两点拨通了儿子的手机,结果电话接通的竟是一名自称来自缅甸的男子。这一幕不仅让家属陷入深深的忧虑,也再次敲响了防范电信诈骗的警钟。

  据陕西汉中杨女士透露,她的儿子彭宇轩是一名高考复读生,今年19岁。6月底,他声称前往西安打暑假工,但随后却突然失联。7月12日,杨女士在多方打听无果后,决定尝试拨打儿子的手机。令人震惊的是,电话竟然接通了,但对方是一名缅甸人,自称是“朋友”,并表示手机卡是别人给的,但并未透露彭宇轩的具体去向。然而,当杨女士再次尝试拨打时,电话却已停机,无法接通。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但彭宇轩的下落仍不明。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此前,河南驻马店的大二男生李高也疑似被诱骗至缅甸,失联近两个月。11月7日,李高的姐姐接到一个标注为“来自缅甸”的电话,对方是一名男子,声称李高已被关押,要求家属支付20万元赎金才能“保命”。尽管李高姐姐表示家庭经济困难,但对方仍坚持要求筹款,并最终承诺将钱打包寄出。然而,这一事件也引发了警方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有警方介入调查。

  此外,还有其他类似案例。例如,2025年7月,一名19岁高考生在缅甸失联超过一周,其母亲在凌晨两点拨通儿子的手机,结果接通的竟是一名缅甸人。对方表示,手机卡是朋友给的,但并未说明其儿子的去向。警方已介入调查,但目前仍未找到该学生的下落。

  这些事件的背后,是电信诈骗的高发态势。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常见的诈骗形式包括QQ诈骗、网银升级诈骗、网络中奖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在这些案件中,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受害者的恐惧心理,编造“绑架”“绑架”“绑架”等虚假信息,要求家属支付巨额赎金,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

  然而,许多受害者在接到此类电话时,往往因担心亲人安危而选择相信对方,最终导致更大的损失。例如,在陕西汉中的案例中,杨女士在接到缅甸人的电话后,虽然感到不安,但仍选择相信对方,并试图通过电话联系儿子,结果却被告知电话被挂断。这种情况下,家属不仅面临经济上的压力,更承受着心理上的巨大打击。

  面对此类事件,警方和相关部门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和打击力度。例如,信用社成立了防范电信诈骗的领导小组,制定预案,提升服务质量,有效防控风险。同时,警方也在积极介入调查,试图找到失联人员的下落。然而,由于诈骗分子通常隐藏在境外,且手段不断翻新,警方的调查难度较大,往往难以迅速破案。

  此外,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呼吁公众提高警惕,防范电信诈骗。例如,有视频创作者通过讲述真实案例,提醒人们警惕“暴富诱惑”,并呼吁将此类信息转发给亲友,以防止更多人中招。同时,也有媒体通过报道类似事件,呼吁公众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和心理辅导,避免他们因轻信他人而陷入危险。

  综上所述,失联高考生电话被自称缅甸人接听的事件,不仅是一起令人揪心的个案,更是对当前电信诈骗高发态势的又一次警示。面对这一问题,家庭、学校、警方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加强法律打击力度,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