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钱之前先送手机 揭秘诈骗新套路,看似“真诚”的行为,实则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

2025年07月08日 18:55:56  来源:综合
 

  近日,一种新型电信诈骗手段悄然兴起,诈骗分子不再直接开口要钱,而是先以“送手机”为诱饵,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随后逐步实施诈骗。这一套路被央视新闻和北京市公安局联合曝光,引发广泛关注。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市民方女士在一次网络交友中,对方自称是现役军官,并主动发送了生活照和军官证照片,试图获取她的信任。在对方的诱导下,方女士逐渐放松了警惕,最终落入了诈骗陷阱。这种看似“真诚”的行为,实则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第一步”。

  事实上,这种“送手机”的行为并非孤立事件。在多个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赠送手机、话费、礼品等方式,先让受害者产生好感,再逐步引导其参与所谓的“投资”“理财”“刷单”等任务,最终骗取大额资金。例如,有受害者在接到“游戏客服”电话后,被诱导下载不明App,最终被骗近10万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诈骗手段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包括婚恋交友、游戏充值、手机分期付款等。一些诈骗分子甚至利用“送手机”作为诱饵,诱导受害者签署高息分期合同,进一步加重其经济负担。

  针对这一新型诈骗手段,警方提醒公众,尤其是在网络交友、投资理财、游戏充值等场景中,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更不要轻易转账或下载不明链接。同时,建议公众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报警或向相关部门求助,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此外,一些视频平台也通过真实案例提醒观众,诈骗分子往往利用“送礼”“送手机”等看似“善意”的行为,逐步诱导受害者进入诈骗圈套。例如,有视频中讲述了一名女子以“手机欠费”为由,向他人借手机打电话,试图获取信任,最终被识破。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诈骗手段不仅针对成年人,也对老年人群体构成了威胁。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频发,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对新技术的不熟悉,通过“送保健品”“送手机”等方式,诱导其购买虚假产品或参与非法集资。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警方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反诈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从源头上遏制诈骗行为的发生。

  总之,诈骗分子的套路不断翻新,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就能有效防范此类诈骗。警方也提醒广大网民,遇到可疑情况时,应及时报警,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