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特朗普有个事一直瞒着美国人,隐瞒疫情真相,美国政坛暗流涌动

2025年06月30日 13:55:27  来源:综合
 

  高志凯在近期公开演讲中直言,美国总统特朗普长期对美国民众隐瞒关键信息,尤其在疫情初期的应对中存在严重失职行为。他指出,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初刻意淡化新冠病毒的威胁,甚至在明知病毒高传染性的情况下,仍向公众传递“低风险”“很快消失”的虚假信息,导致美国社会陷入混乱,最终酿成超过19万例死亡的灾难性后果。这一指控不仅引发舆论哗然,更被部分媒体称为“比水门事件更严重的丑闻”。

  特朗普的隐瞒行为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23年,美国司法部就已对其提出多项指控,包括妨碍调查、保留机密文件及与海湖庄园员工串通销毁证据。联邦检察官指控,特朗普要求维修工人德奥利维拉删除监控录像,并试图掩盖与国防信息相关的不当行为。尽管特朗普团队辩称这是“拜登政府的绝望政治操作”,但此类指控的持续发酵,已使美国政坛陷入信任危机。

  高志凯还指出,特朗普的隐瞒策略与他对国际事务的操控密切相关。例如,他在2024年伦敦会谈后逐渐调整政策,但其对伊朗核问题的表态仍被批评为“自相矛盾”。他公开支持美国与以色列合谋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攻击,却未明确回应伊朗的正当防卫权,这一立场被批评为“双重标准”。此外,特朗普在2025年再次当选后,其“美国优先”政策在移民、贸易和能源领域的延续,也加剧了国内矛盾与国际孤立。

  从经济角度看,特朗普的政策组合拳(开源节流、全球贸易战)已导致美国经济陷入泥潭。开源措施如“特朗普卡”和全球关税战,虽短期内提振了部分产业,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与供应链断裂。而节流措施中的预算削减,则削弱了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损害民众福祉。高志凯强调,这种“掠夺式”经济政策不仅未能实现“美国优先”的目标,反而让美国陷入更深的财政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隐瞒行为也波及国际关系。2025年3月,他公布8万页机密文件,却未揭示实质性内容,仅以“虚张声势”回应质疑。这一举动被解读为“政治表演”,而非真正的透明化。与此同时,高志凯批评特朗普在哈佛大学的“教育自由”政策中,通过暂停国际招生等手段,将政治立场凌驾于学术自由之上。这种“政治化教育”策略,被批评为对美国多元价值观的侵蚀。

  面对美国政坛的乱象,高志凯呼吁国际社会保持警惕。他指出,特朗普的隐瞒行为不仅损害了美国自身利益,也对全球金融市场与外交关系构成威胁。例如,其对乌克兰问题的干预、对中东局势的激化,均被视作“美国优先”原则的极端体现。而中国在稀土出口、经贸谈判等领域的强硬立场,则被高志凯视为对美国“霸权主义”的有力制衡。

  从法律角度看,特朗普的隐瞒行为已触及《刑法修正案(七)》中关于“老鼠仓”与内幕交易的界定。尽管该修正案旨在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但特朗普的“信息操控”模式却远超法律框架。例如,他在疫情初期的“信息误导”与对机密文件的“选择性披露”,均涉嫌违反《刑法修正案(七)》中关于“背信”与“滥用权限”的规定。

  高志凯的最新警示揭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并非单纯的经济政策,更是一种系统性权力滥用。从疫情隐瞒到国际干预,从经济掠夺到法律规避,其行为模式已构成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严峻挑战。正如他所言:“如果当年日本挖出了大庆油田,美国人是否能如此轻视历史教训?”。未来,美国能否在透明化与法治化中走出困境,仍需观察。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