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38万遗体保存费压垮家庭,刘付昌为女儿奔走五年终迎悲剧结局

2025年04月05日 15:56:56  来源:综合
 

  2025年4月5日,济南市民刘付昌在女儿遇害五年后,终于迎来了一个令人悲痛的结局。他本想将女儿的遗体带回家乡安葬,却因高昂的遗体保存费陷入困境,最终不得不面对无法完成心愿的现实。这一案件不仅让刘付昌一家饱受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也暴露了刑事案件中遗体保存费用问题的复杂性。

  刘付昌的女儿刘芸,因感情纠纷在2020年初被前男友杀害,案件经过一审和二审后,于2024年1月宣判凶手死刑。然而,凶手被执行死刑后,刘付昌却被告知,要处理女儿的遗体,需要支付高达38万元的遗体保存费用。这笔费用包括殡仪馆的冷藏费用、火化手续等。殡仪馆方面表示,遗体保存需要公安机关出具死亡证明或殡葬证,而警方则称案件尚未完全结案,遗体仍需保留以备后续调查。

  刘付昌一家原本就生活在经济困难中,这笔巨额费用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刘付昌多次奔波于济南市公安局和殡仪馆之间,试图协商解决遗体保存费用问题。然而,由于案件涉及刑事案件的后续调查,殡仪馆和警方均以“案件未结”为由,拒绝退还遗体或降低费用。刘付昌无奈之下,只能通过法律途径寻求帮助,但司法程序的漫长和复杂性使得问题难以迅速解决。

  与此同时,刘付昌的困境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网友表示,遗体保存费用的承担问题应由国家相关部门明确,而非由受害者家属承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时,若认为有必要继续保存遗体,应通知家属处理,但若家属拒绝,则可由公安机关批准处理。然而,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漏洞,导致家属在面对高昂费用时陷入困境。

  刘付昌的代理律师指出,遗体保存费用的承担问题应由公安机关和法院共同协商解决,而非完全由家属承担。他提到,类似案件中,有些地方的公安机关会将丧葬费转移至司法救助基金,用于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但目前,刘付昌所在的济南市尚未建立类似机制,这使得家属的诉求难以得到实质性解决。

  刘付昌的家人和律师呼吁,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刑事案件中遗体保存费用的承担主体,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同时,也希望通过媒体的关注,能够推动相关部门加快改革,为受害家庭提供更合理的救助和支持。

  刘付昌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制度的缺失。在面对刑事案件的遗体处理问题时,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法律框架下,明确责任和费用分担机制,才能让受害家庭不再因经济压力而陷入无助的境地。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