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大同古城内一家商铺因未按要求彻夜亮灯,被执法人员撬锁开灯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2月3日晚,该商铺因未能满足“24小时亮灯”的要求,遭到多名身穿反光服和制服的人员强制撬门入店,将店内灯光打开。此行为不仅对商户造成了财产损失,还引发了公众对执法方式和法律边界的广泛讨论。
根据目击者提供的监控视频显示,执法人员在深夜闯入商铺,剪断了两道地锁,并破坏了门板,导致商铺无法正常关闭。商户岳先生表示,他因家中有刚满月的孩子未能及时配合亮灯要求,而遭到强制执行。他指出,自己已按照社区通知将门头灯和门外灯一直亮着,但仍有部分执法人员坚持要求其彻夜亮灯,甚至采取暴力手段。这一事件被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许多网友质疑执法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对此,大同市平城区古城街道办工作人员回应称,该事件确实存在不当之处,并已启动核查程序。街道办表示,亮灯倡议本意是为了提升古城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但执法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和权力越界的倾向。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此事,并承诺将依法依规处理。
然而,律师专家指出,执法人员擅自撬锁开灯的行为涉嫌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除非情况紧急。此外,执法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未出示合法证件并通知当事人到场,这种行为已明显超越了法律授权的范围。
事件中,执法人员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商户的合法权益,还引发了公众对城市管理方式的反思。有评论认为,亮灯倡议应以倡导为主,而非强制执行。过度执法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营商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商户被迫支付额外电费,甚至可能因执法不当而承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并非孤立现象。近年来,类似的“形式主义”执法案例屡见不鲜。从“一刀切”的亮灯要求到“野蛮执法”,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民众的权益,也暴露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权力滥用问题。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强对基层执法行为的监督和规范,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目前,大同市相关部门已表示将彻查此事,并承诺公开处理结果。商户岳先生表示,他希望执法部门能够正视此次事件,并给予合理的赔偿和解释。同时,他也呼吁公众理性看待亮灯倡议,共同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社会秩序。
此次“撬锁开灯”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推进城市治理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体权益。只有尊重法律、尊重民意,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