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军经过浴血奋战,于6月攻克琉球群岛。美国军事占领日本后,鉴于琉球群岛的军事价值,准备单独对其长期托管。1947年4月,联合国通过《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把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和钓鱼岛列屿交给美国托管。美国有将琉球据为己有的意图,在当地禁用日本昭和年号,提倡一种与日文颇有出入的书面语言。
不过,由于美苏冷战逐步升级,对日和约问题未能提出讨论,琉球问题也就迟迟不能提上议事日程。1947年7月16日,美国政府突然致函远东委员会各国,建议8月19日在美国举行对日和会,由远东委员会11国参加。此事推动了中国政府关于对日和约的准备工作。
琉球局势错综复杂
知识精英呼吁收回琉球
为了普及琉球常识,引导大众关注,1947年6月23日,南京《中央日报》文史周刊刊登“琉球史专号”,刊发史学家丁实存的文章《琉球与我国历史上之关系》,梁嘉彬的文章《琉球考》,岑仲勉的文章《姚文栋琉球小志跋附注及表》。这3篇文章用确凿的史料来论证琉球与中国的历史联结。编辑指出:“清光绪五年,就是公元一八七九年,乘我国家多事,日人强据琉球,久侵不离,还制造脱离我国的文献,硬说隋书上的琉球是台湾。时至今日,侵略者已自食其果,但无条件投降不过一年,竟野心复萌,居然声言索回琉球,移民台湾。为此特出《琉球史专号》,吁请国人警惕。”
琉球独立运动
面对美国军事占领琉球和对日和会即将召开,中国军政界、知识界频繁发声。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聚集了一批著名的地理学家,如胡焕庸、张其昀、沙学浚、李旭旦等,他们都倾向于将琉球归入中国版图。1947年9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张其昀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发表的论文《对日和约中之琉球问题》,“琉球群岛之军事价值胜于经济价值”,战后美国将琉球作为军事基地,驻扎重兵,“主张该群岛永久属于美国”。关于琉球的处置,建议:“我们希望同盟国能支持中国对于收回失地的正当要求”,至于琉球的军事形势,“在顾全中国主权的原则下,供国际军队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