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HC)发布《关于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通知》,明确指出该技术目前处于临床研究早期阶段,适应症和禁忌症尚不明确,且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一决定迅速引发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也标志着此前备受争议的“阿尔茨海默病手术”正式被叫停。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病情逐渐恶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认知能力逐步下降,行为能力衰退,记忆丢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已接近千万,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然而,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一直面临巨大挑战。现有药物虽能缓解早期症状,但对中晚期患者效果有限。
近年来,一种名为“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的手术治疗方式在部分医疗机构中被尝试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该技术通过建立淋巴管与静脉的直接联系,促进致病蛋白的转运,从而改善大脑的退行性改变。然而,尽管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后表现出短暂的认知功能改善,但这一效果是否具有长期疗效仍存在争议。此外,LVA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国家卫健委此次叫停LVA手术,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该技术尚未被纳入任何权威医学指南,缺乏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有效性;其次,部分医疗机构在未充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的情况下,盲目开展手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最后,部分医生指出,LVA手术的效果可能与麻醉过程中的短暂认知恢复有关,而非手术本身。
在通知发布后,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督促医疗机构立即停止使用该技术,并做好患者随访服务。同时,鼓励有条件医疗机构在伦理委员会充分论证后,科学规范地开展临床研究。对于在通知发布后仍使用该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LVA手术的叫停并非首次。早在2024年2月,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学会(ASPS)期刊上就曾发布一篇关于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报告,指出该技术在50例患者中的平均随访期为9个月,部分患者表现出认知功能的改善。然而,截至目前,这项技术尚未被任何指南收录,且专家普遍认为其推荐级别应较低。此外,多位神内医生也表示,LVA手术缺乏理论支持和明确的临床证据,不应推广。
LVA手术的叫停也引发了患者家属的担忧。一些患者在手术前已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甚至在手术过程中突然得知手术被叫停,导致心理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对此,国家卫健委表示,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再次组织论证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尽管LVA手术被叫停,但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仍需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应加强早期筛查和预防干预,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另一方面,应推动更多高质量的药物研发和非药物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选择。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新技术的伦理审查和科学评估,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国家卫健委对LVA手术的叫停,体现了对患者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高度重视。未来,随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