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开始关注医保个人账户的使用。然而,一些参保人却发现,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时,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的价格往往比现金支付或线上购买的价格更高,甚至出现“阴阳价”现象。这种现象不仅让参保人感到困惑,也引发了对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和药店合规性的广泛质疑。
以重庆的邓女士为例,她在一家药店购买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时,被告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需支付30多元,而现金支付仅需25.8元。类似的情况在湖北武汉、重庆铜梁等地也屡见不鲜。例如,金莲花软胶囊现金价26元,刷医保却高达35元;三黄片(葵花)现金价18元,刷医保则需26元。这些价格差异让参保人感到不满,认为医保个人账户里的资金被不当利用。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坐地起价”行为。由于医保结算周期较长,药店需要先垫付资金,再加上约2%-3%的医保结算手续费,导致药店资金压力较大。为了缓解这一压力,一些药店选择通过抬高医保支付价格的方式将成本转嫁给参保人。此外,部分参保人对药价敏感度较低,认为医保卡里的钱是“国家给的福利”,使用起来并不计较价格高低,这也为药店提供了可乘之机。
专家指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价格法》,还涉嫌价格欺诈和骗保。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邓勇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天玉研究员表示,药店的这种行为会降低参保人的缴费积极性,甚至误导参保人对医保政策的理解。国家医保局也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并在2025年1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全国80%左右的统筹地区医保基金即时结算,2026年实现全覆盖。
除了政策层面的改革,医保部门也应加强日常管理。例如,通过飞行检查、动态分级管理等方式,对药店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其合规经营。同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参保人及时举报“阴阳价”现象,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参保人也应增强维权意识,了解医保政策,避免权益受损。
药店方面,也应正视自身问题,修炼内功,凭借专业服务和合理定价赢得市场。而非通过违规操作谋取短期利益,最终损害自身信誉和长远发展。
医保个人账户买药价格更高的现象,背后是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药店合规经营和参保人权益保护等多重问题的交织。只有通过政策引导、监管强化和公众参与,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让医保政策更好地惠及每一位参保人。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