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辟谣清明前后的甘蔗毒:关键在于避免霉变

2025年04月05日 16:15:39  来源:综合
 

  随着清明节临近,网络上流传着“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引发不少市民担忧。然而,专家指出,甘蔗本身无毒,真正有毒的是霉变的甘蔗。霉变甘蔗会产生一种名为3-硝基丙酸(3-NPA)的神经毒素,这种毒素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春季气温升高、湿度增大,为霉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甘蔗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表现为红褐色、酒味或酸馊味等特征。未成熟的甘蔗节菱孢霉菌也会产生同样的毒素,因此霉变甘蔗并非仅限于清明前后。

  专家提醒,霉变甘蔗的毒性极强,摄入后可能引发头晕、呕吐、抽搐甚至死亡。儿童由于解毒能力较弱,食用霉变甘蔗的风险更高,中毒后可能导致语言障碍、运动功能受损等后遗症。因此,市民在选购甘蔗时需格外谨慎,避免食用变质的红心或黑心甘蔗。

  挑选新鲜甘蔗的方法包括:观察外观是否鲜亮、色泽是否正常;检查表皮是否光滑、有无发霉迹象;挤压甘蔗硬度,确保其质地坚实;闻其气味,避免购买有异味的甘蔗。此外,即使发现霉变部分被切除,剩余部分也可能含有毒素,因此不建议食用。

  近年来,霉变甘蔗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例如,一名宁波女子因食用红心甘蔗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最终抢救无效去世。另有报道显示,一名深圳男童因误食霉变甘蔗导致自主呼吸丧失,情况十分危急。这些案例再次提醒公众,春季是霉变甘蔗中毒的高发期,必须提高警惕。

  专家呼吁,市民应理性看待“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不必恐慌。只要选购新鲜、健康的甘蔗,并注意储存条件,就能有效避免中毒风险。同时,对于儿童和老人等特殊群体,建议减少食用甘蔗的频率,并在食用前彻底清洗和检查。

  清明节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甘蔗作为传统美食之一,其安全性不容忽视。只要掌握正确的挑选和食用方法,市民完全可以放心享用甘蔗带来的甜美滋味。让我们一起传递科学知识,共同抵制谣言,享受健康的生活。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