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一名60多岁的老伯因反复腹痛就医,被医生诊断为肝吸虫感染。据调查,这名老伯每年至少食用4次鱼生,这一习惯已持续二三十年,与他的肝吸虫感染直接相关。肝吸虫是一种寄生在淡水鱼或虾中的寄生虫,其幼虫通过人体消化道进入胆管,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医生提醒,肝吸虫病不仅危害肝脏健康,还可能引发胆管炎、胆结石甚至肝癌等严重疾病。
肝吸虫病是一种由华支睾吸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或虾传播。这种寄生虫的幼虫通常寄生在淡水鱼或虾的肌肉中,当人们食用这些未经过高温处理的食材时,幼虫会进入人体,在胆管内孵化并发育成成虫。成虫寄生在胆管内,可长期存活数年甚至20年以上,随着数量增加,胆管可能被寄生虫堵塞,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痛、黄疸等症状。
该老伯的病情正是由于长期食用鱼生导致的。医生指出,肝吸虫感染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腹痛、体重下降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胆管扩张、肝硬化以及胆管癌等并发症。此外,肝吸虫的排泄物中含有致癌物质,增加了肝癌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认为饮用白酒、蘸芥末或醋可以杀死鱼生中的寄生虫卵,但这些方法并不奏效。研究表明,寄生虫卵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仅靠白酒或醋无法彻底杀灭。唯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是彻底煮熟淡水鱼和虾,并定期进行体检以检测肝吸虫感染。
为了预防肝吸虫病,医生建议公众改变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淡水鱼虾。同时,家庭烹饪时应严格区分生熟食材的处理工具,避免交叉污染。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食用生腌食品或鱼生者),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粪便检查,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肝吸虫感染。
医生特别提醒,肝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市民怀疑自己感染了肝吸虫,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规范治疗。此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肝吸虫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这起病例再次提醒公众:鱼生虽美味,但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为了健康着想,市民应尽量避免食用未经充分加热处理的淡水鱼虾,并定期进行体检以排查潜在疾病。只有通过科学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才能远离寄生虫病的威胁。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