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八上”,这个看似普通的词语,实则蕴含着我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关键的防汛期。它指的是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内华北、东北等地的降雨量集中,强度大,是洪涝灾害的高发期。据中国天气网报道,“七下八上”不仅是华北地区降雨最集中的时间段,还经常带来极端暴雨事件,甚至多次造成历史性的特大暴雨。
今年的“七下八上”期间,华北地区再次面临严峻的防汛形势。据新华社报道,7月24日至25日,辽宁抚顺有6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甘肃渭河上游、四川大渡河上游等河流也出现了涨水过程,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与此同时,重庆万州区遭遇强降雨天气,累计降雨量高达2270毫米,最大单日降雨量达400毫米,导致1.6万余人受灾。
面对如此严峻的汛情,国家防总已于7月14日召开“七下八上”关键期防汛救灾会商会商视频会议,研究部署全国防汛救灾重点工作。水利部也多次组织专题会商,研判汛情形势,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各地政府迅速响应,河北省、山东省等地纷纷召开防汛调度会,落实防汛责任,强化监测预警,科学精准调度,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然而,尽管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但“七下八上”期间的防汛工作依然面临巨大挑战。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旱涝并重,需特别关注阶段性强降水过程可能带来的局地洪涝灾害。此外,山洪灾害仍是今年防汛工作的重点之一。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指出,山洪灾害是洪涝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个灾种,必须加强风险排查和预警信息发布。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防汛方式。例如,江西省与三大运营商合作,利用手机全网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向约2000万用户发送预警信息,有效提升了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减少预警信息覆盖面的盲区,力争让预警信息“跑赢”灾害。
“七下八上”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次考验。它不仅考验着政府的应急响应能力,也考验着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正如新华社所指出的,面对防汛大考,各地相关部门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切实担起责任,筑牢防汛“铜墙铁壁”,守护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
“七下八上”到底有多猛?答案是:它不仅是一场自然的挑战,更是一场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考验。只有在科学规划、严密部署和全民参与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时期的严峻挑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