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国内啤酒消费市场萎靡的同时,进口啤酒数量却在激增,抢夺国内市场。在国内国外两面绞杀之下,即使是啤酒巨头们的日子愈发难过。
近日燕京啤酒发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啤酒销量同比下降10.39%。受产品销售不振的影响,营收同比减少9.4%,净利润减少27.89%。老对手青岛啤酒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今年上半年,青岛啤酒销量同比下降9.72%。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8.22%和10.82%。今年三季度净利润恢复增长,扣除非经常损益之后,利润依然下滑接近9%。
燕京啤酒悲催的业绩背后是中国整体啤酒市场的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和2015年国内啤酒产量分别下降了0.93%和4.47%。今年前三季度,更是扩大到5.13%。
与此同时,进口啤酒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海关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今,国内进口啤酒数量累计增长接近9倍以上,2015年全年达到了53.83万千升。今年前9个月进口量已经达到了51.29万千升,逼近去年全年总量。下图是面包财经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绘制的进口啤酒数量和价格变化趋势:
在进口量激增的同时,进口啤酒的价格也在持续走低。今年三季度末每千升进口啤酒的均价为1024.67美元,折合约1美元/升。平均价格已经连续五年下降,降幅约四分之一。
欧洲中国最大的啤酒进口来源国。国内庞大市场的诱惑、啤酒进口零关税以及过去几年欧元的持续疲软都共同推动了中国啤酒进口量的猛增。此外进口啤酒着眼于年轻消费群体,从口味、质量、包装等方面做改进,价格低、亲民,正不断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好感。
当前,进口啤酒占国内啤酒产量的整体比重还不是很大,但市场份额扩大迅速。由2008年的不足0.1%增长至今年前三季度的1.39%,增长了十多倍。数量剧增的进口啤酒已经对国内啤酒市场形成冲击,尤其在中高端市场和一线城市。
市场疲软之下,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还仅仅是利润下滑。而规模较小的啤酒公司已经出现亏损,不得不卖掉或关闭业绩不良的酒厂或者被收购。
重庆啤酒去年出现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金额达6567.84万元,接连关闭了位于广西柳州、安徽九华山、贵州六盘水的酒厂。
不是猛龙不过江,进口啤酒凶猛来袭,燕京和青岛啤酒这样的龙头,日子是否会愈发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