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年轻人的就业选择中,一直是一个万人争抢、旱涝保收、只进不出的好去处,但如今却出现了人才流出的问题。
报道称,中国银行(行情601988,买入)(港股03988)业协会研究部最近对会员单位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2013—2015年,参与调查的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流出各类人才约22.6万人,其中2013年6.98万人,2014年7.29万人,2015年8.38万人,人才流出呈加速态势。
造成银行业人才流出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收入正在下降。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去产能、去杠杆的改革,银行作为中介,原来炽热的融资需求在减少,直接导致银行的营收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尽管相比其他行业,银行业虽然仍是利润创造的佼佼者,但增速正在下滑的趋势已经很清楚地显示了出来。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正在收缩,面对实体经济需求减弱、市场竞争加剧,银行的利差空间、盈利空间也在减少,某种程度上银行的规模、人员等都存在一定过剩。在此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收入下降也是必然的。最近一两年,各大商业银行降薪普遍,有的高管年收入下降接近40%。不过,银行业高管收入下降尽管猛烈,但毕竟其基数很高,因此还不能算是伤筋动骨,但对普通工作人员来说,原来的收入也很普通,在降薪潮中又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在工作压力未见减轻的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自然倍感失落,一些真正有本事的人才就会心有不甘,通过换一个职业来达到心理的平衡。
银行业人才流失,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银行来说,自然不是一件好事。客观地说,能够重新选择职业的人通常都是有些本事的人,在银行内部的业务经营上也不会差,这部分人才的流出,自然是银行资源的一种损失。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说,却并非坏事。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过度利用金融杠杆的推动,导致银行成了暴利行业。银行业的高利润,实际上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造成实体企业的过重负担。而大量高学历人才挤在银行从事并无多少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创业精神,也是一种损耗。
因此,目前出现的银行业人才流出,是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一种“返璞归真”。金融业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应该挤压实体经济利润空间。以往那种银行利润增长动辄30%以上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它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对银行信贷产生了过高的依赖,这种高企的金融杠杆蕴含着巨大的风险。而当银行回归到正常状态以后,一些高学历人才走出银行,通过自主创业一方面可以推动社会的创新创业潮,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