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发现,网上证券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其中手机端开户占比由2014年的60%上升至89%,手机端交易人数占比已超过51%,网上投资顾问业务也有相当规模。截至2015年底,纳入样本统计的95家证券公司中,已有83家拥有证券APP。用户最多的证券公司的APP——“涨乐财富通”已突破1000万用户。当前,证券公司的APP主要面向客户,兼顾行情、在线交易、综合资讯、大盘指数等讯息提供,部分证券公司APP虽然涵盖到一些投资者教育的内容,但整体而言,这类APP不专门对证券、资本市场基本知识进行宣传,在风险揭示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我国证券投资者群体以个人投资者为主,面对数量庞大的普通投资者群体,选择合适的平台和方式建立投资者教育体系尤为重要。与微博和微信相比,证券APP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信息传递方面缺乏及时性,此外,以交易和盈利为主的证券APP投教功能方面较弱,且不能对尚未进入证券市场的潜在投资者进行培训和引导。相较而言,微博和微信几乎可以实现零成本服务,且互动性强,文章传播可实现无门槛,并可及时获得用户反馈。因此,关注微博和微信的投资者教育功能,可扩大投资者教育的覆盖面,提高社会公众对金融、证券相关知识的关注与学习热情。
笔者以“投资者教育”和“投教”为关键词在微博及微信中进行检索,发现截至2016年9月投教平台账号共计102个,其中微博账号占到总数的2/3。其中,金融服务行业类账号占较大比重,纯教育行业也在逐渐提升投资者方面的教育力度。
微博上最早建立投资者教育微博机构账号的是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也是目前粉丝最多的账号,但投教相关内容集中在2010~2011年,在当时引起广泛的关注。微博发布数目最多的账号是“益学堂”,致力于打造成中国听课人数最多的在线投资者教育平台。2016年8月19日,安信证券与益学堂合作建立“安信益学堂”投资者教育平台,这是国内首次券商与外部投资者教育平台展开合作,不再依靠单一的证券公司来推广投资者教育的创新举措。此外,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官方微博发布投教资讯也较多,但关注热度不足。
微信方面,笔者选取浏览量和关注度较高的四个微信公众号“上交所投教”、“投资者报”、“益盟投教”和“联储证券资讯投教平台”进行分析。
“上交所投教”每月更新1-2次投教信息,并定期推出投教主题系列活动,主页下方设有专门的“微投教”栏目。从内容看,上交所投教公众号注重对投资者业务规则方面的指引,如“沪港通”的交易安排、减持预披露格式指引、黄金ETF的知识讲解等;从阅读方式上看,其推送的文章中,趣味性和含有视频的文章“点赞”较多。“投资者报”每日在公众号推送行业资讯,设有阅读和选股板块,侧重于为投资者提供市场信息,没有涵盖信息的解读与提供指导的内容。“益盟投教”每日推送行业资讯,文后通常是与内容相关的投教课程软广告。该公众号目前设有市场直击、玩转股市和在线咨询三个板块,各板块均含有相关课程的宣传内容,推广益盟投教公开课、吸引和挖掘付费课程用户。益盟股份挂牌新三板,注册资本4.37亿,2015年净利润3.33亿元。“联储证券资讯投教平台”是依托证券公司建立的投教平台,主要用于宣传公司的投资产品,特色的投教内容相对较少。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投教工作也应借力“互联网+”的模式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迎接互联网移动化的趋势。
其一,投资者教育作为资本市场长期性、持续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证监会应继续加强对投教工作的安排和指导,合理分配资源,创新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完善投教工作移动端布局。盈利性企业在APP上冠以“投资者教育”名号,但投教功能的发挥上形同虚设,应引起反思,证券监管部门应考虑设立专门的“投教APP”,涵盖“提高投资者金融知识水平和技能,风险揭示,提高投资者知权、行权、维权意识”和“投诉服务”等全方位内容。
其二,不少证券公司已设有“微信公众账号”,也经常会发布以“投教”为目标的文章,我们建议证券公司在其公众号栏目布局上专门设置“投教工作”板块,将投教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突出显示,方便投资者阅读和索引。
其三,益盟股份的成功经验说明,移动端的投教服务可以成为网络增值服务的入口,一个良性发展的投资者教育生态,有助于网上投顾业务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