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各大城市的房价快速飙升,公积金池子已频频告急,一些专家建议,取消公积金或者扩大公积金的使用范围。资料显示,2015年北京住房公积金使用比例仅占缴存职工的1.5%左右。也就是说,100个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人,只有一个半人在使用住房公积金,这让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基本沦为投机投资炒房者的福利。
住房公积金取代福利分房意在减轻企业负担,让人们通过市场化手段来解决住房问题,同时以住房公积金作为依托进行发放低息的公积金贷款来实现让人们买得起房的目的。可以说,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从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一方面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让所有居民可以用这笔钱去购买自己的住所。那公积金后来又为何被质疑为有违之前初衷的呢?
首先,公积金除了使用效率低之外(去年北京住房公积金使用比例仅占缴存职工的1.5%),还养了一大批机构和管理者。2014年时媒体报道全国有各级公积金管理机构606个。而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只有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市可以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所以,算下来最多只能有342个。现在也不知道清理多少。
同时,这些公积金管理中心,共开发出了几百套公积金管理系统,每个系统花费数百万元到上千万元,每年还有几十万元的升级维护费。这显然是浪费公积金缴费人的钱。
再者,巧借住房公积金,是合理避税者的天堂。曾被曝光的吉林烟草高管公积金账户月入1.8万元、兰州石化每月公积金缴存额1.4万元,类似事件并不鲜见。高收入者为什么要缴这么多公积金?这不是明显违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高于12%”的规定吗?
对此,笔者认为:这一方面,发到手里的工资里要个人所得税,而发到公积金里免税;另一方面,发到工资里显得薪酬过高,被外界发现观之不雅,而发到公积金里神不知鬼不觉。显然,高额公积金俨然成为某些人合法避税天堂、滥发高福利的“隐避所”、“抹平”收入差异的重要手段之一。
最后,当前公积金制度有“劫贫挤富”之嫌。越是有钱的中产,越买得起房,越可以从公积金里贷款取钱。越是没钱的屌丝,越买不起房,越没法从公积金里贷款取钱,其结果是,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谁也想不到,当初本来是为屌丝谋福利的公积金制度,最终竟然也沦为转移和掠夺屌丝财富的工具。这都是拜一轮轮房价高涨所赐啊。
一边是公积金池子资金频频告急,另一边是专家强烈建议取消公积金制度。而笔者觉得,当前公积金制度有违建立时的初衷,需要大刀阔斧的完善和改进,同时还应该扩大公积金使用范围(比如公积金可用于支付房租、医药费等),用以减轻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让公积金制度更有利于城市中低收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