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人口数据告诉你:房地产产品要大变革了

来源:第一金融界 时间:2016-04-13 15:05:58

  近年来,“全龄居,百年宅,全生命周期”等概念频频出现在行业的视野中。

  事实上,行业的发展推动了居住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从最早期的仅仅为了满足居住需求的“房子”,到开始对配套、对交通有要求的住宅,再到智能家居、科技住宅,还有绿地、万科等企业布局的全生命周期住宅,“房子”能够实现和承载的内容更多。到今天,全生命周期居住系统的打造,住宅正在实现一个全周期的需求闭环。

  一、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带来的需求性转变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的人口进入了快速上升通道,为应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 83年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超生”才得到有效遏制。尽管人口增速开始放缓,但是人口总数从90年代以后处于历史高位,而房地产行业在1990-2010年的20年期间经历了最“辉煌”的时期,充分分享了人口红利。

  由于计划生育国策实行,从新世纪开始,我国的人口开始出现新的变化:1)到二胎政策开放前,青少年(19岁以下)人口比例下降,老年(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2)二胎政策之后,未来十年青少人的人口会出现回升趋势,老年人口依然呈现增长趋势。这样的变化直接导致客户需求发生了如下变化:

  1)对户型的灵活性的要求增强。二胎政策之后,现在三口之家将会向四口之家转变,婴幼儿阶段一间房足够,但是随着小孩的成长,有必要一个孩子一间房。此外,老人房也必可少,尽管当前的年轻夫妻更愿意和父母分开住,但是遇到生育期,离不开父母的扶持。由此来看,目前X+1的户型,以后可能是X+1+1。例如绿地、保利地产(行情600048,买入)做的全龄居,就是拓展居住的可能性,例如增加更多的非承重墙便于后期改造,抑或是在客厅预设拉帘隔断,快速实现功能转变。

  2)社区适老化改造需求的增强。近两年,养老产业相关的动作越来越多,国家政策层面也普多鼓励,房企进军养老产业的也不在少数。我们认为对于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相当重要,有两方面是比较迫切的需求:一是社区医疗的发展。目前,医院承担的看病任务非常重,因此社会的反应也是看病难,那么社区医疗在这种情况下就有相应优势。老年人的“小毛病”非常多,社区是第一反应。如果能在突发性救治方面有突破,对于社区的价值是大幅提升,如保利在社区中引入当地三甲医院,建立紧急救援通道。二是户型的老龄化细节处理。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大,行动力会大幅下降,出入、起夜、洗浴、如厕等都会有很多隐藏危险,对住宅的一些独特的要求就凸显而出,对此保利就进行了如智能光控的LED夜灯、卫生间里的紧急按钮、玄关位置的安全扶手等等细节的处理。

  二、社会发展带来的服务需求变化

  居住产品的升级很重要的一点来自于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住宅附加需求的增多正是物质生活的丰富所决定。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生活水平确实发生了大的转变,到当前这一阶段我们的需求侧重点在向一下方向转移:

  1)对于环境及健康的关注度上升。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遗留了不少的环境问题,尤其在城市中,人口密集,环境质量差,需要建筑本身也参与到改善环境的行列。朗诗、金茂等企业推进的绿色住宅之所以能赢得客户认可,正是因为和当前的需求所契合。

  2)互联网引发的智能革命。互联网诞生以来,已经在通讯、购物、旅游等等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进入我们的住宅只是时间问题。通过预置无线AP、燃气门窗智能报警、远程监控等等能够更好的保障居家安全性,同时提升生活的便捷。

  3)幼儿教育及幼儿安全的重视性提高。早教实际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关注度一直很高,近期房企参与度很高,幼儿安全是近年的关注重点,被媒体报道的虐待儿童事件不在少数,因此,房企做好社区的教育体系建设,对于业主的吸引力很大。而且家庭对于教育的投入往往较高,有望培育成盈利点。

  4)社交需求的增强。早期的居住环境中,邻里间的关系密切,但是在城镇化及社区化的发展下,邻里间的距离在来开,彼此的陌生程度在加深,因此需要房企在社区中创造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例如保利地产打造的若比邻超市,在其中开放50-100㎡邻空间,提供社区居民聚会场所,增强业主间的交流机会。这也符合开放式社区的要求,实际撤销围墙,不如强化交流这样的开放。

  5)对于物业服务品牌的要求提升。基于以上几点也可以看出,现在业主对于物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的质量直接为房企带来品牌溢价,提升口碑,对于企业品牌的认可往往从这里体现。

  (本文内容摘自克而瑞研究中心相关报告,作者:房玲 尹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未来五年 能源供求向何处去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