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万宝之争”是一堂“公司理财”课

来源:荆楚新闻网 时间:2016-01-18 20:19:44

  下周一,停牌一个月的万科将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信息,“万宝之争”或将重燃烽火。万科H自1月6日复牌后五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跌20.96%,万科A(行情000002,买入)复牌后是否会布其后尘?万科的“潜在交易对手”究竟是谁?“万宝之争”对中国资本市场或将产生什么影响,又将给我们何种启示?

  2015年12月初,一则“万科第一大股东易主”的消息开始在财经圈和媒体圈传播,成为2015年末地产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一声惊雷:潮汕商人姚振华旗下的“宝能系”,通过旗下的钜盛华、前海人寿等“一致行动人”,在二级市场,通过连续暴力举牌,一举超越此前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科”,000002.SZ)的第一大股东华润集团。

  不忘“初心”,永保“匠心”,在资本市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万科做的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一直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工程师文化建设,打造了一个世界领先水平的不动产生产管理企业。作为万科灵魂的王石,身上散发的“企业家精神”不得不为人们所佩服。然而,时下的“万宝之争”对每一关心中国经济的人而言,如何预防企业经营风险是我们不可逃避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万宝之争”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公司理财”课。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黑马”宝能系而言,从“卖菜”起家到挑起“万宝之争”,无疑上演了现代版的“华尔街传奇”。无论结果会怎样,宝能系的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拼搏的精神值得学习。宝能系“狙击”万科资金的主要来源,一方面是银行信贷、债券、股权质押等传统资金来源,另外就是近期通过资管计划以1∶2杠杆融资,高杠杆资金收购股票的行为,会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种经营风险也值得我们思考。

  当然,在今后的中国经济中,这种“万宝之争”还会上演。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万宝之争”,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前提下,资本市场“小鱼吃大鱼”的扛杆收购也不是不可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