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见经传的资讯客户端“今日头条”近日宣布1亿美元C轮融资后估值超过了5亿美元,超过了30亿元人民币。该消息迅速引爆了传媒圈,上周笔者曾经写过《网络吸血让传媒加速衰落》的文章,其中就提到“这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争,压根就不是在一个平台上PK,而是网络媒体变成“吸血鬼”,迅速耗干了传统媒体的积累和资源,并且妨碍了其自主的转型。”
且看,“今日头条”的口号是“我们不生产新闻,我们是新闻的搬运工”,这就是赤裸裸地强盗思维,你凭什么搬运别家的新闻?你获得了授权吗?昨天《新京报》刊发社论质问:“今日头条”,是谁的“头条”。其实,绝大部分媒体都是发出同样的质问,因为显然,这个刚刚获得巨额融资的客户端压根就没有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却同时大量窃取了传统媒体的版权。
虽然,表面上看“今日头条”是把搜索与推荐的技术优势最大化地嫁接在新闻客户端上,通过上亿级别的因素组合来挖掘、分析数据,寻找各种规律间的联系,分析用户兴趣并推送其所需信息。但是,今日头条不是搜索引擎,没有直接给大量原创网站(通常是传统媒体的网站)带去流量,或者通过优化去除广告的方式损害被其抓取数据的新闻网站的收入。
这就是今日头条“作”死的节奏,一方面自己大规模融资套利,一家不过发展数年的网络公司可以估值几十亿,依靠的不过是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另一方面,大量传统媒体被网络吸血耗干了自己的资源,不乏关门倒闭者,长期积累的品牌化为乌有。两相对比,今日头条显然激起了传统媒体的众怒,现在《广州日报》已经对它提起侵权诉讼,虽然涉案稿件可能只有一篇,但是示范效应非常明显。
尤其是当第一家成功起诉后,而且还可以获得赔偿,那么更多媒体就会提起连环诉讼,今日头条必将陷入版权官司的漩涡。这二天,大家熟悉的迅雷下载为了在美国顺利上市,不得不与美国电影企业签订协议,自动过滤它们有版权的电影,这就是服从法律的规范。当然,很多网友会说,迅雷开始过滤,那么大家也会开始卸载,迅雷的上市之旅未必不是一场作死的游戏。
如果今日头条将来也想有所作为,要么也开始过滤,把那些起诉它的活着拒绝给它授权的媒体排除在外,要么是与大量媒体签订授权协议,但是这笔费用绝对不是它这30亿元估值所能承受的。因为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支持这个客户端最多只能赚点小钱,却养活了一只大老虎,为什么要养虎遗患呢?
做一个比喻,在日本广泛流传的自杀方法“切腹”中,会找一个人作为切腹者助手,他在切腹者最痛苦一刻替其斩首,这样的人被称为“介错人”,通常是切腹者的亲友。(《让子弹飞》里有类似的台词,就是拿长刀的才是介错人)传统媒体要死,是否心甘情愿去找这么一家网络媒体给自己做“介错人”?
显然,没有一家媒体愿意关门倒闭,既然不愿意死,那就不需要介错人,反过来,今日头条却是该“死”,因为no zuo no die(不作就不会死),而真正的版权人才会是这类靠侵权起家的应用软件的“介错人”,那柄长刀就是法律赋予的“版权”。今后,一旦大量传统媒体网站把今日头条列入搜索抓取黑名单,那么今日头条的末日就到了,因为它不会有足够多的“头条”新闻。当然,今日头条也可以要自己生产新闻,不过,那它只会死得更快。
同样的道理,那些风投看重今日头条的点击率、安装率很高,但是不要忘了它的诉讼率也会相当高。笔者甚至很乐观地期待,那最新一轮投资会成为众多媒体索赔的主要动力,既能维权,也能获利,大家何乐而不为?网络技术当然给大众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这种便利要是以侵权为前提,那么这种便利的就是恶的;同样,风险投资可以投资项目赚得盆满钵满,但要是这个项目是损人利己的,那么这种利润就是脏的。
笔者上周提到,临传媒行业的冬天,最要紧的是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版权。现在,《新京报》站出来了,《广州日报》站出来了,文字著作权协会开始发声了,那么更多纸媒呢?在这个传统媒体的存亡之际,如果还不能站出来保卫自己的权利,让这些网络“吸血鬼”一边笑着一边埋葬纸媒,那么纸媒也真是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