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洗尽铅华之后的中国乳业格局与现状

来源:慧聪网 时间:2010-02-05 13:52:00


  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在经历战略调整,以期在这一轮的危机中存活下来,在紧锣密鼓地加快建设自己的优质奶源基地,在产品深加工上加大投入抢占先机,采取种种策略,争取在消费者中树立负责任的企业的良好形象。2009年上半年,伊利集团各业务线都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报显示,伊利集团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亿元,实现净利润2.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7%。而蒙牛产品销售已恢复90%以上,日收奶量也达到9300多吨。2009年7月,根据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全球乳业公司排名报告显示,蒙牛名列全球乳业第19名,这是中国乳业首次进入世界乳业20强的行列,实现中国乳企历史性的突破。

  《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指出,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与乳制品生产企业盲目发展,产能过剩,争抢奶源,无序竞争,缺乏社会责任感有莫大关系。三聚氰胺事件给中国家庭带来了巨大伤害,也给这个产业的信誉造成巨大破坏,到目前为止很多国家和地区仍然没有解除进口中国产品的禁令。对于很多乳品企业来说,抓优质奶源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国家要求2011年10月底前,乳制品生产企业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要达到70%以上。乳品巨头伊利公司原奶事业部总经理韩玉堂表示,通过在全国建立示范性牧场,伊利扶持了一大批家庭式牧场,未来几年每年将在奶源基地建设上投资10亿元左右,每个牧场扶持100万元左右,谁抓住了优质奶源,谁才能掌握话语权。

  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企业虽然影响很大,但是全国1000多家企业中停产的没有几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企业开始着手生产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在危机中更是觅到了发展的良机。在全国十大牧区的宁夏,去年以来已经有5家乳品企业开始研发新产品,高薪聘请来自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乳品制作专家,生产干酪素,奶酪,蛋白粉等附加值高的乳制品。宁夏亿美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教美是一个在三聚氰胺到来之际毅然投资奶产业的企业家,“中小企业要不走寻常路,我们生产的干酪素,蛋白粉等产品,适应消费者乳制品的新需求,现在虽然出口不畅,价格不是太高,但是全球食品价格上涨有助于我们中国乳业的恢复,最终我们会在国内外都站住脚。”

  内忧外患,奶产业重塑辉煌尚待时日

  去年中国奶牛达到1230万头,奶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三位,成为奶源大国。从目前的恢复情况来看,中国奶产业开始走出低谷,但是元气大伤之后要想恢复往日快速扩张的辉煌,尚需根除诸多顽疾。

  目前,我国奶产业仍没有完全走出内忧外患的困境,去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出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首次负增长,今年以来进出口形势异常不利。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8月份在宁夏牛奶发展高峰论坛上说,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低迷,低价奶粉大量进口对我国市场形成冲击,进出口乳制品数量逆差超过27万吨。特别是乳粉进口,上半年进口量已达10.7万吨,超过了2008年全年进口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乳制品市场的供需平衡,外资品牌奶粉仍然掌握着中国高端奶粉市场的绝对话语权。另外,液体乳进口也大幅度增加,一般来讲液体乳体积大,货值低,不便长途运输,出口竞争力低,但国外的液体乳远过重洋来到了中国,数量在成倍增长,将要超过我国对港,澳出口液体乳的数量。

  现在,全球经济并未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摆在中国奶产业面前还有三大难关。

  一是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仍然根基不稳。规模化养殖率仅占20%左右,是阻碍我国奶产业保质保量的顽疾,直接导致国产奶竞争不过外国奶,现在很多地方奶牛虽然出户入院但是并未实现统一饲养,未来一段时期必须探索寄养制等模式切实提高集中喂养质量。

  二是开发和推广新产品的能力有限,乳制品附加值低,在与洋品牌竞争中劣势明显。现在我国1000多家乳品企业的产品大多集中在液态奶和奶粉方面,多数企业开发高端深加工产品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不足,不利于中国奶产业的持久发展。

  三是生产、加工和销售不平衡,实际鲜奶加工量远低于总的加工能力,多数企业仍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有些地方仍在盲目招商建厂,产业重复建设的问题并没有多大改观。三聚氰胺事件并没有出现企业大量倒闭的后果,各地盲目发展奶产业的冲动依然很强烈,一旦完全从低谷走出,仍会重新造成奶源大战。

  一年之后的反思

  一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了。半年前,三鹿倒掉了。曾伤透国人心的中国乳企这一年走的异常艰难。他们背负着“无良丧德”的骂名蹒跚前行。知耻而后勇,中国乳业在一片质疑和指责中逐步走出泥潭,揩干净身上的泥尘,重新站了起来,回到了正轨。

  经过“三聚氰胺”事件洗礼之后,乳企懂得了把控奶源才能立得住、走得远。“建牧场、控奶源”成了乳业巨头们较劲的资本。

  “三聚氰胺事件”造成的信誉危机虽然逐渐稀释,奶农大部分恢复了养殖信心,广大国民也开始走出了“恐奶症”的阴影,但仍然心有余悸,尚无法完全化解。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曾经对媒体表示,中国乳业在经历危机后要尽快构建责任报告制度,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最终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我国乳业中国乳业经历 “知耻而后勇”的涅槃重生后和一年的洗礼与沉淀后,中国乳业在沧桑变化的进程中变成厚重和成熟起来,洗尽铅华之后,光彩将更加照人。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