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洗尽铅华之后的中国乳业格局与现状

来源:慧聪网 时间:2010-02-05 13:52:00


  另外一个观点是央企中粮集团携手厚朴基金,斥资61亿港元入主蒙牛后,未来整合之路更为人关注和担忧。毕竟中粮以建全产业链为名,将居于垄断地位所获的巨额利润,投入乳业,不仅有碍行业竞争,且辜负国家对其期望,在食品行业上演的“国进民退”交易金额如此巨大,创下了国内本行业之最,对市场的自由竞争并没有多大裨益,而且很可能陷入逐渐获利甚微的尴尬之中。

  著着有《中粮命运》、《谁人不识宁高宁》的财经作家韦三水就质疑,宁高宁的言行表明了今后蒙牛的经营管理要按照董事会的意志行事。这是不是会最终导致两者之间的“冲突”?缺失了牛根生和固有竞争优势的蒙牛,还能继续驰骋乳制品行业吗?如此的话,一向看重利润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宁高宁与中粮,还会继续投资蒙牛吗?

  蒙牛归入中粮旗下,由最大民营乳业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央企阵营企业。这被很多人解读为草莽出身的蒙牛,终得荫庇,有望获得更多发展空间与资源。但也有业内人士对中粮在管理、体制、国际化方面对蒙牛的影响,并不看重。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崑冈表示,他“看淡”这笔交易。宋崑冈:“我对这件事看得很淡,无非是大股东由张三变李四,蒙牛还是蒙牛。有人硬说中粮收购,能对蒙牛和行业有多深远意义,我实在看不出来。”

  根据中粮与蒙牛协议,中粮将派驻3名非执行董事进驻蒙牛,目前名单尚未公布。为蒙牛开疆拓土的元老们,能否与央企职业经理人相处融洽,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宁高宁:“我希望能够通过董事会成员,在发展大方向、政策方面,对公司健康发展产生影响。通过董事会推动蒙牛和中粮在业务上的合作。”

  恒天然之所以选择回归市场,是看到了中国乳业市场环境在政府大力度的整理和梳理之下,民心回暖,行业自律,利势十分看好的情况下选择的战略拓展。和蒙牛的出卖股权给我们的共同启示实际上很简单:一切都过去了,出来混的,该还的都还了,下一步迎接的都是希望和新的挑战。

  两个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除了直接当事者三鹿之外)受到损害和震荡最大的的企业,在满腹无法诉说的苦衷和尴尬之下,最终以积极的方式选择了战略前进的步伐和节奏,也最终标志着三鹿事件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告一段落,大的战略影响已经告罄,中国乳业未来进入新一轮的行业竞争和市场环境中了。

  消费者:爱有一点苦涩

  去年9月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奶产业有史以来爆发的最严重危机。一年来,失去免检品牌,中国名牌等荣誉的奶企业低调应对,谋求重振大业,以蒙牛,伊利,三元等为代表的中国奶企业,以更积极的姿态应对外国企业的挑战,不断提高乳品质量消除消费者“恐奶心理”,中国奶产业开始逐渐触底反弹。

  随着乳业市场的逐渐回暖并且势头与日俱增,消费者逐渐淡化了过去的不快、抑郁和恐慌,一切开始回归原来平静祥和的样子。包括中国乳业、经销商、奶农以及消费者都不愿提及那个三字打头的工业原料名字,但大家都清楚,淡化不代表遗忘,深埋在内心深处也是一种难言的苦楚。中国乳业,洗尽铅华和浮躁,一切才归为平静,才会从喧嚣中找到宁静和自我。中国乳业在这场深重的危机中损失最大的是消费者的信心产生了强烈的动摇, 这个信心的恢复要很多年才能逐渐稀释,而且还会因为一点小小行业信息而产生波动。毕竟这个事件对中国人影响太过深远了。

  恨得深,说明爱的迫切。不管经过多少震荡和波折,中国的老百姓确实不能长时间离开牛奶。这也是中国乳业对未来有信心的最大底气吧!这也是中国消费者最终能逐渐淡化这次的震撼,真正的相信政府的根本原因吧!需求是最大疗伤的偏方,改善是最佳的途径,所以哪个企业做得好,谁就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和拥趸。消费者对乳品的爱会逐渐升温,尽管这有点苦涩。中国乳业经历这次浩劫之后,一定会深深明白,食品安全是社会最为关注的大事情,谁疏忽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品牌永远不会为王,在质量面前,它脆弱的一文不值。道德和诚信是社会最为认可的王者规则。

  恢复消费者信心无疑是最难的事情,在“外国奶问题少,国产奶有点靠不住”的观念影响下,说服国内消费者不容易。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副主任尹成杰在2009乳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说,现在乳品企业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展示和宣传优质乳制品,一些地方开展万村千乡工程扩大乳制品消费,提高消费信心指数,对消费者信心的恢复都很有效果。蒙牛特伦苏奶经历OMP事件后进行了广告宣传大变脸就很管用,作为国内最高端的液态奶重新被消费者认可,可见传播依然是可以改变形象的。另外,区域性品牌乳制品成为很多中低收入消费者的首选,给很多中小企业留下了广阔空间,纷纷转向生产短链产品如巴氏奶,在服务上打“精细牌”,开展送外卖业务,增强了消费者对这种城市型鲜奶消费的信心。

  未来乳业格局分析

  2009年9月11日,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刚好一周年的时间里,我国乳业经历了国人“恐奶”、乳业老大蒙牛和伊利一度濒临资金链断裂、三鹿宣布破产倒闭,以及《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相继出台等过程。可以说发生了许多“意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行业并没有如之前行业所猜想的一蹶不振,而是在不到一年时间重新振作起来;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企巨头仍然稳坐前三位置,行业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强大的行业规范和政策扶持,令业内感叹我国乳业凤凰涅槃重生。过去我们很多人的担忧和猜想常常过于悲观,这个事件中,震荡和思考是深层次的,表象上看,除了三鹿彻底消失之外,格局没有大的改变。

  四大预言破产,三大乳企稳居前列,销售额涨回原位

  一年后,人们又开始拿着吸管喝牛奶了,不管他们内心是否依然担忧。不管是官方数据,还是上市公司年报或消费者信心调查,都显示经受“三聚氰胺事件”打击后的中国乳业已经基本恢复 “元气”。最让人意外的是,当初危机来临时的四大预言一个都没有兑现,而整个行业的恢复过程却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预言一: 2009年将是行业洗牌之年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