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之后的中国乳业格局与现状
来源:慧聪网
时间:2010-02-05 13:52:00
“反弹”中 乳业四强表现各异
1.起跑不佳的三元
提到三元股份,不得不想起那个曾经被国人视为“民族英雄”的品牌,但现在这种感觉正渐渐远去。
去年9月三聚氰胺事发,三元股份因在该事件中“独善其身”,成为二级市场唯一走强的乳企,2008年9月18日起,连续走出6个涨停,后因收购三鹿事项停牌,今年2月16日复牌后继续走出3个涨停。但这种猛烈的势头很短暂,2月18日完成3个涨停之后,是三元股份长达半年时间的高位震荡。目前的股价相比2月17日的价格稍微上涨了4.73%,但同期的大盘却上涨了28.9%。更没想到的是,三元股份在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中,竟有95%来自投资收益。
对于三元目前的状况,业内存在一些分歧。 行业认为,历史给予三元股份的机会一瞬即逝,而三元股份并没有掌握住。持这部分观点的人士认为,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全国许多消费者都不知道三元这个品牌,事发后,人们知道了这个品牌,这对三元股份来说,是一次历史性的机会。但当时的三元还只是区域性品牌,在营销手段和产能上都无法做出迅速的反应,所以错失了一次良机。现在,随着三聚氰胺影响的消失,消费者对三元的品牌概念也在消失。
三元股份能把三鹿的接力棒拿过来,还是不错的,但是在最近几年可能是一个磨合期,要培育市场,没那么快见成果。
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在这一年里,三元股份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非常快,去年是14.14亿元,今年上半年就已达到11.34亿元。在公司的扩张发展中,只要收入猛增就是有潜力的公司。三元股份之所以营业利润很低,是因为对三鹿的投入费用太大,投资者可以关注三元下半年这部分投入费用,如果有所减少,预计明年,三鹿这部分资产就能带来利润,慢的话估计要3、4年时间。
业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三元未来的成败就押在“三鹿”上了,如果这部分资产整合得好,三元股份就还有机会,整合不好就是负担。
2.伊利强者仍强
因为连续亏损,我国乳业第一巨头伊利股份一不小心被ST了,但2009年,伊利打了一场翻身仗,股价和业绩都有突飞猛进的表现,估值优势在行业中显得很突出。业内认为,这应该归功于伊利早已建立的较为完善的产业布局和积极的宣传攻势。
去年9月份,三元股份连续涨停时,伊利却在连续跌停,但此后走势发生逆转, T伊利今年以来走出阴霾,股价涨幅138.57%,远远超过大盘。
最重要的是,伊利半年报显示其业绩增长快速,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13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17.57%;1~6月份,主营业务收入122.17亿元,同比增加6.69%。但是,伊利过去两年因为摊销股权激励费用,导致净利润为负,因此今年净利润的增长不能说明问题,应该比较营业收入,这一数据今年与去年变化不大。”
从伊利的产品构成看,上半年液体奶实现收入77.73亿元,冷饮收入21.17亿元,奶粉及奶制品的营业收入21.2亿元。不过,奶粉的营业利润率为40.71%,高于冷饮的33.41%,总体来看,液态奶收入仍然占了一大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伊利的销售费用为17.99亿元,相比去年的16.41亿元,增加了9.63%,业内认为伊利上半年采取了积极的促销策略。
伊利是业内产业布局最完善的企业,相比蒙牛乳业和光明乳业基本依靠液态奶,伊利是液态奶、冷饮、奶粉三条腿走路。有数据显示,三鹿倒下后,伊利迅速抢占奶粉市场,市场份额已从之前的不到10%上升至13%。
对于三元股份、光明乳业、伊利三家A股公司的投资机会,业内普遍认为伊利中长期更值得关注,除了明显的估值优势,另一理由是看好公司长达8年的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将来业绩的释放,更何况公司的销售费用较高,若能适当压制,利润增长空间弹性大。
4. 蒙牛元气上升
蒙牛9月份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净利润6.619亿元,去年同期的5.829亿元增长13.5%;实现营业收入120.9亿元,同比下降13%。至此,中国乳企国内四家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数据显示,除光明继续亏损之外,其它几家业务基本恢复“三聚氰胺”前的水平。这说明蒙牛结盟中粮,除了短期压力之外,还有更大的战略野心和摆脱三聚氰胺事件带来了品牌阴影,以国有的身份夯实自己的诚信根基。未来蒙牛仍然是中国乳业最具竞争力的乳品企业。
3.光明乳业发力奶粉
在乳企中,光明乳业尽管与蒙牛、伊利一起被看成前三强,但蒙牛与伊利是第一阵营,光明乳业只能是第二阵营。在危机和反弹中,光明乳业始终都很“温柔”。
光明乳业的股价走势自去年见底后,也是一路向上,但反弹的力度没有伊利那么大,今年以来的涨幅为63.27%,与大盘走势基本持平。上半年业绩报告发布后,光明乳业成为唯一一家业绩同比下滑的乳企,净利润4533.54万元,同比下滑67.8%;主营业务收入37.48亿元,同比下滑0.58%。在光明乳业的主要产品构成中,液态奶的收入占到了80%以上。公司表示,业绩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国际市场奶粉价格大幅下跌影响,工业奶粉销售收入下降较大。
三聚氰胺事件中,光明乳业受到的品牌冲击相对较小,所以在恢复过程中,反弹也不那么强烈。不过,三聚氰胺一事后,光明乳业在战略布局上也有惊喜,今年年初公司表示,正式将原本非主营的奶粉业务纳入公司的支柱业务之列。按照光明乳业去年全年73.59亿元的主营收入规模,在奶粉的收入上需达到20亿元以上,才能算是真正的支柱产品,而去年光明乳业在奶粉的收入上只有2.5亿元左右。
光明乳业的半年报也体现出液态奶的需求有所恢复,但乳制品的总体收入基本持平,略低于预期,上半年高企的销售费用仍然说明公司在采用激进的策略进行品牌重建。
行业现状比较乐观
乳企 “换脸”,以求信心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消费者感受到了乳品的“换脸”。一款又一款穿着各色“衣服”的新产品摆满了货架,乳品电视广告力度又大了起来。
危机迫使不少乳企开始注重品牌研发和创新,差异化的新产品不断问世。在宁夏,去年以来已经有5家乳品企业开始研发新产品,高薪聘请来自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乳品制作专家,生产干酪素、奶酪、蛋白粉等附加值高的乳制品。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3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