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闫峥)4月8日起,北京开始全面实施“医药分开改革”。来自北京卫计委的数字显示,医改后门急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7.7%。
药品采购节约751.3万
北京市卫计委通过对纳入监测的221家医疗机构数据显示,医改首日门急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7.7%,门急诊药占比下降了7.7%。市卫计委表示,由于改革首日存有较大随机性,数据还有待较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
同时,药品阳光采购供应基本平稳。全市统一的药品阳光采购平台已正式投入使用。截至4月8日16:00,首日药品采购节约费用751.3万元,降幅达7.8%。医疗机构药品供应正常、总体平稳。
医保患者药费负担减少
记者在医改以来,走访了多家北京各级医院,在宣武医院,一位替家人开药的男士向记者介绍,此前其家人开药的费用是260多元,现在开同样的药品只需226元。
63岁的董女士是一名慢性疾病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脂,血压也不太稳定。她来医院就诊时对比了一下价格,发现自己常用的胰岛素价格从原来的60多元下降到50多元。
针对医改前后患者药费负担变化记者也算了一笔账,以最常见的慢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为例,缬沙坦,阿托伐他汀钙、氰氯吡格雷片、阿卡波糖四种药一个月的药量,如果是自费患者,医改前一个月自付1413.16元,医改新政后,降为1164.08元,节省了249.08元。
如果是70岁以上本市医保老人,可报销90%的,医改前自付193.97元,医改后负担158.54元,节省了35.43元。而如果是北京市医保在职患者可报销70%,医改前药费负担476.6元,医改后降为391.35元,将可节省85.25元。
慢病患者在家门口买药
宣武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慢性病患者因为需要长期用药,因此对于药价的感受会比较明显。”而为了让更多慢病患者能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买到大医院相同品牌、规格的药,宣武医院近期已将慢病常用药的采购目录包括品牌等转给了其区域内医联体的社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