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深度报道>

在全球范围内效率优势明显 但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机器换人”没

来源:经济导网 时间:2017-04-07 11:47:03

  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在全球如火如荼。百胜集团首席执行官Greg Creed近期甚至表示,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在快餐业,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将取代人类。

  尽管不少人对于未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对就业岗位的影响程度半信半疑,但机器人已在全球工厂广泛使用已是事实。“机器换人”频频上演,这甚至让美国人有些恐慌,担心未来丢掉“饭碗”。

  在中国,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已经在一些企业初见成效。“初级人工智能技术已在亚洲许多地区占据一席之地,更为深远的影响还将在未来日益显现。”瑞银财富管理发布的最新报告写道。

  优势体现在效率上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在尝试自动化,主动拥抱智能制造。对自动化应用,他们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佳怡供应链企业集团总裁岳丽6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最近这两三年,自动化的运用程度真的非常高,尤其在我们物流行业。

  “我认为,在现阶段来说,自动化的主要优势还是在效率上。现在的人工成本还没有高到那个程度,所以说自动化的成本优势并不突出,但是它效率的优势是关键点。”岳丽说。

  岳丽对经济导报记者坦言,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尤其是初期投入。一套设备可能用3-5年,这样整体算下来,与人工成本相比,“可能实际的成本增加并不多,但是初期投入要大很多。”

  据外媒报道,普华永道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到本世纪30年代初,有38%的美国就业岗位可能会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所取代。根据这份报告,美国是最有可能受自动化技术影响工作岗位的国家,而在英国、德国和日本的比例分别是30%、35%、21%。

  谈到机器人的应用,岳丽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他们企业目前是有个别的环节会用到,“比如,我们的一个项目,有个环节搬运的动作是有个机器手臂在做,这要根据客户的业务特点去设计。”

  “现在我们的技术是很成熟的。对于我们来说,技术不是问题,还是要根据客户的业务特点看是否需要。”岳丽说,“对于机器人如何应用,我们的技术团队对这个本身是有研究的,但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用,需要根据业务需求来决定。”

  以该公司使用的机器手臂项目为例,“就是因为客户仓的硬件基础设施受限制,要从二楼把分拣完的货传到一楼才能运走,而且,这个地方还不适合设一个员工,因为工作很简单,只是把从二楼下来的货装一下托盘就可以,所以这个地方就用了一个机器手臂。”岳丽说道。

  在岳丽看来,“应用条件是根据业务特点来的,很多时候不是受制于技术的成熟度,而是受制于业务的需求度。”

  设备自动化是趋势

  “自动化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是非常市场化的,要根据订单量去设计。比如说,我们现在有全自动的分拣,还有半自动的,还有人工的,它全是根据客户需求来的。”岳丽强调说。

  她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来看,对自动化的应用很多时候还不完全是取决于成本上的优势,而是在于,有些工作,不是说增加几个人就能把活干出来,而是如果用人工,就可能会成为瓶颈。

  “例如,利用全自动化分拣,很多时候是因为当天在这个时段内要出的订单量太大了,用员工分拣,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那么就只能用一些效率更高的方式。比如,用自动分拣,每小时内能够完成的订单量就比较多。”岳丽说。

  “订单有时效的要求,现在对分拣效率要求很高。”岳丽说,尤其是目前规模化的企业越来越多,那就要解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订单分拣的问题,“这个时候,很多自动化的应用就变得非常关键,这不仅仅是成本的问题,而是你不用这些自动化的设备,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订单的拣货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普华永道首席经济学家John Hawksworth提及,未来,许多商店可能会更多是展示功能,客户在网上下单前可以到商店查看商品。这将导致更多大仓库的涌现,就像亚马逊的仓储中心。预计机器将对货物进行更频繁、精细地操作,自助服务也将变得更加普遍。

  在岳丽看来,物流行业的自动化设备应用肯定是个趋势。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必须要找到一个更先进的方式去解决。“很多时候不是人工能够解决的,它需要很多设备的辅助。”

  与此同时,岳丽认为,也要结合实际需求,比如,“国内是不是有那么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或者是商贸流通企业,单仓是不是有那么大的业务需要用到这样的自动化设备或智能机器人。”

  对未来影响看法各异

  那么,未来哪些行业更容易受到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的影响?分析认为,作业流程越可自动化的岗位,越有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

  根据普化永道的报告,以英国为例,被机器人取代风险最低的就业岗位包括教师、金融行业白领、保姆等。此外,教育也是一大关键因素,对于只持有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的工人,因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风险较高。

  人类的工作未来会不会被机器自动化即人工智能所取代?外界对此看法各异。美国财政部长认为,50年到100年内人工智能无法跟人类“抢饭碗”。

  普华永道强调,从经验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大可能会导致大规模失业,甚至可能会促进经济发展,并带来一些新的就业机会。

  另有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预计,新的工作职位可能会产生于软件、工程、设计、维护、培训等领域。

  “除美国以外,中国和印度吸引了最大规模投资人工智能的资金,这印证了亚洲在该领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瑞银财富管理发布的报告写道。

  根据瑞银估计,至2030年人工智能每年为亚洲所贡献的经济价值将高达1.8万亿-3.0万亿美元,其中包括引进新产品服务和项目,产品改良所省下的成本,整体价格下降和生活方式改善。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行业加总在一起,相当于当前亚洲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

  然而,这种繁荣也会产生成本。

  瑞银认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威胁到亚洲3000万-5000万个就业岗位。中端技术类工作中预判性强和日常重复性的职位最可能受到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个性化、创造力或手工艺的高技能和低技能岗位所受到的影响则较小。

  瑞银分析称,我们认为亚洲员工的整体生产力将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崛起而显著提高,员工将有充分的机会来提升技能并转向其他创造性领域。最终人工智能将会在亚洲创造数百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因此净失业率应会大幅降低且相对可控。

  BAT三大互联网巨头的掌门人近日聚首2017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聊的热门话题也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而且会持续很长时间。”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判断,未来20-50年都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期,所有的公司在这其中都还有机会。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2030年,50%-70%的岗位将被机器取代。全球人工智能的争夺已经开始,未来20年将定胜负。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