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奢侈品鉴定班老师自称花400万买奢侈品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09-09 09:48:08
近日,北京市场上出现奢侈品鉴定培训班,10天学费32800元,且培训班老师称“不建议短期培训班学生完成培训后直接担任鉴定师”。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奢侈品市场鉴定无门现象较为普遍,奢侈品牌不设立鉴定部门,奢侈品鉴定行业也没有执业资格证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发生纠纷,很难有权威的中立方介入。 鉴定班现场讲解 用放大镜鉴包 近日,记者走访了一家奢侈品初级鉴定的培训班,负责招生的董老师称,培训班是“国内第一个正规的奢侈品鉴定方面的培训班”。据了解,该课程学费为32800元,8月19日开始授课,8月29日课程结束,整个课程持续10天,培训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至12点,下午2点至5点。该招生老师还表示,培训班自己招生然后集中进行培训。“学生报名之后,我们会进行面试,有专业老师考核学生对于奢侈品的了解程度。我们每次上课学生的人数不会多于10人。” 为该课程授课的教师之一李老师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课程中既有理论学习的部分,也有实际操作的部分。“理论课介绍品牌历史知识、文化沿袭和品牌系列包款辨识及制作工艺,实际操作课程针对不同品牌的包介绍不同的鉴定知识,除了鉴定真伪外,还有估价的部分。”李老师介绍说,此次开课的十天课程是初级班。理论课是第一步,了解品牌背后的文化、历史和包款的价格。实践课是第二步,学员可识别市面上70%或以上的假货。她预计会在近期推出中级班或高级班,要求学员在接受初级班课程之后的六个月才可以报名更高阶课程。“高级班课程会提升学员的鉴定水平,能够辨识市面上80%以上的假货。” 实际操作课程中,老师会带领学生了解品牌的制作工艺,并通过高倍放大镜、紫外线等多种手段观察包款细节。北青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课程教具包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提供的。“我会带来一些包,学生们也会带来自己的包,奢侈品鉴定是一个门槛很高又需要海量收集的工作,需要大家协力完成。”李老师介绍说。 鉴定班老师:目前无专门的鉴定师执照 李老师告诉记者,2000年她曾经在法国学习奢侈品管理专业,之后就进入奢侈品行业,曾在某奢侈品公司担任品牌市场经理一职,现在从事奢侈品鉴定及研究工作。“因为中国目前的奢侈品鉴定没有专门的行业机构颁发执照,多是依靠经验,所以必要的条件之一就是有资金能够支持鉴定师长期使用并消费奢侈品。我自己曾在奢侈品购买中投入400万元人民币。”李老师说,如果没有长期使用经验和正品渠道很难担任鉴定师。“像某些品牌有锁扣的包,同一时代的包款我家至少有50只,必须不停积累才能发现细节上的差别。”李老师说。 在实际鉴定中,李老师要求学员“三不问”,即不问价格、不问来路、不问鉴定者身份。“这三个重要背景很容易误导鉴定师的判断,我们希望学生从大量品牌背景知识以及系列包款产品细节部分判断真伪。工艺上有些是假货商仿造不出来的痛点。” 理论课程部分,她还向学生展示介绍自己收集的品牌包的每年主推款的大尺寸资料照片:从1926年至今爱马仕每年主推款、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普拉达每年的广告资料。“我们得知道这些品牌到底卖的是什么,才能知道它的工艺从何而来。”李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课程结束后会有理论与实际操作考试,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结业证书,但没有相关资格认证。“目前中国没有权威机构可以出具这样的证书,参加这个课程积累一些奢侈品鉴定中的初级知识,我也不认为学员参加10天的课程就能去做鉴定师,奢侈品鉴定需要多年的积累,远非上一期培训班就可以出师的。还有学员从短期培训班毕业后就又去开课赚钱,无异于给鉴定行业添乱。”李老师在开课之初就告诉学生,她会为找她咨询的客人免费鉴定。“奢侈品鉴定师不是一个用来致富的行业,应该是为大众服务者。”李老师说。 鉴定班学员:多从事奢侈品相关工作 该培训班报名处董老师介绍说,为保证教学质量,鉴定培训班小班教学,每次不超过10人。因报名者众多背景不一,老师在开课前会进行面试。“首先是排除假货商,然后还要判断学员家庭背景。如果不是希望从事奢侈品行业,或者没有能力长期研究奢侈品,我们会劝其不要报名。”据悉,一位家底殷实的女大学生也被劝退。“我们希望招到一些愿意在这个行业内踏实研究的人,不是觉得新鲜就报名的。”董老师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参与此次课程的学员主要分为三类:奢侈品二手店工作人员,奢侈品保养售后服务人员,以及奢侈品平台的工作人员。而这三类学员报名目的不同:二手店工作人员希望在培训后增加专业鉴包能力,避免收购假货;奢侈品保养人员则希望通过培训针对不同包款制订保养策略;奢侈品平台工作人员则希望积累品牌知识,宣传并维护买卖渠道。而明说希望从事奢侈品鉴定工作的并不多见。“一位从事保养的学员说以前因为保养时不知道包的材质是牛皮、猪皮还是鸡皮,有过错误的护理方法,最后造成损失,现在学到这些知识就可以向顾客解释了。”培训班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学员反馈。 记者观察 看不清的奢侈品鉴定市场 奢侈品鉴定这一职业几乎是亚洲特色,其原因是日本起步较早的二手贸易市场,以及中国的山寨产业链和日渐兴起的二手奢侈品买卖。 在没有统一奢侈品鉴定行业标准的情况下,能够提供权威认证的部门趋近于零。在赝品与真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比拼中,普通消费者基本丧失了鉴别能力。一方面,消费者很需要鉴包常识,而这样的常识,品牌没有提供义务,大规模的普及也会让造假商有更多仿真信息。另一方面,一旦消费者与商家产生纠纷,却没有权威的第三方鉴定平台,消费者很难维权。奢侈品第三方鉴定确有市场,鉴定培训需求正在增长,但如果一直缺乏行业权威机构或国家标准,则规范行业将成为难题。(记者 张知依 李子红)(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高端礼盒装白酒销售骤降:中秋旺季不旺
下一篇:高端礼盒装白酒销售骤降:中秋旺季不旺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 罗永浩否认锤子手机良品率仅60%:以讹传讹
- 网购月饼券可开办公用品发票 网店6折高调回收
- 苹果服软为部分iPhone5免费换电池
- 6款4G手机对比检测报告:拍照效果联想较弱
- 北冰洋汽水明年日产6万箱 小豆冰棍价未定
- 亨氏回应米粉铅超标:消费者索赔可打400电话
- 消费者网购假货遭遇维权难 专家称可起诉索赔
- 欧萨进口意大利面生虫 专家称不会危害健康
- 电视购物陷阱多:产品有瑕疵退货却遭拒
- 第三方销售成假货集散地 商务部将整治电商售假
- 母乳皂近4千家网店热售 医生称效果没谱风险大
- 京城金饰每克降10元 二季度黄金需求同比降52%
- 水企乱战:一场没有标准的标准之争
- 柯震东同款黄蓝囚衣成卖点 商家标价近百元
- 打车软件烧24亿仍留不住消费者 过半表示不再用
- 电信资费价格松绑 降价可能性不大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 柯震东同款黄蓝囚衣成卖点 商家标价近百元
- 中秋假期机票热销 节前一天价格最高
- 欧萨进口意大利面生虫 专家称不会危害健康
- 6款4G手机对比检测报告:拍照效果联想较弱
- 第三方销售成假货集散地 商务部将整治电商售假
- 打车软件烧24亿仍留不住消费者 过半表示不再用
- 母乳皂近4千家网店热售 医生称效果没谱风险大
- 转基因稻种安全证书到期 续期材料已递交
- 电信资费价格松绑 降价可能性不大
- 工商总局部署检查电商落实七日无理由退货情况
- 食品紧急召回拟限24小时 56.3%受访者关心能否实
- 广州酒家月饼一年卖6.6亿
- 北冰洋汽水明年日产6万箱 小豆冰棍价未定
- 亚马逊计划开通海外直邮业务 价格能否便宜不好
- 亨氏回应米粉铅超标:消费者索赔可打400电话
- 外媒:禁食反腐显成效 中国鱼翅市场量价齐跌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3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