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郏县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张某因一笔4.5万元的网贷合同纠纷,历经7年诉讼,最终在检察机关的监督下,法院撤销了原审判决,维护了其合法权益。此案揭示了网络借贷中“套路贷”和“套路合同”的严重问题。
2018年4月,张某因急需支付工人工资,在某网贷平台签订了一份4.5万元的借款协议。协议约定分36期归还,年利率12.95%。然而,平台在扣除“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后,张某实际到手金额仅为2.59万元。张某在还款过程中,因平台拒绝终止还款,多次催收无果,最终在2024年被起诉至法院。
法院一审判决张某败诉,张某不服,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检察机关调查发现,该网贷平台存在“砍头息”、虚增债务、合同条款不透明等问题,且合同中存在86个未签名的“出借人”,以及未经出借人同意的债权转让条款,明显存在合同无效和违规操作。
检察机关依法抗诉后,法院再审采纳抗诉意见,撤销原审判决,驳回C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维护了张某的合法权益。
此案不仅揭示了网络借贷中“套路贷”的严重性,也提醒公众在选择网贷平台时应提高警惕,避免陷入债务陷阱。同时,也凸显了检察机关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打击金融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