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22日,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进口铜征收50%的关税,全球铜矿贸易市场瞬间沸腾。这一政策不仅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强烈反应,也促使全球各大港口和航运公司进入“抢运”模式。多艘满载铜矿的船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向美国东海岸,试图在关税生效前完成清关,避免巨额损失。
据航运数据提供商Kpler透露,目前至少有4艘装载铜矿的船只正在加速航行。其中,一艘名为“Kiating”的散货船于上周三离开澳大利亚汤斯维尔港,计划于7月30日抵达夏威夷,随后继续前往美国西海岸。这艘船满载8000吨精炼铜,若能及时清关,将为货主带来数千万美元的额外利润。
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当前铜期货价格约为每吨9900美元,而50%的关税意味着美国买家需额外支付4950美元才能进口1吨铜。理论上,如果交易商能在两周内完成进口,其利润几乎可以达到与关税相近的水平。因此,许多贸易商选择将原本计划运往亚洲的铜矿改道美国,以抢占先机。
托克集团(Trafigura Group)、嘉能可集团(Glencore Plc)和贡渥集团(Gunvor Group)等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纷纷调整运输路线,将原本发往亚洲的铜矿改道美国。据业内人士透露,未来几周预计将有10万至15万吨精炼铜抵达美国,这将远超2022年1月创下的136951吨的历史记录。为了应对这一庞大的进口量,贸易商已经开始在新奥尔良和巴尔的摩等地预订额外的仓储空间。
然而,这场“抢铜潮”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首先,美国政府是否会参照此前的钢铝关税政策,对在生效前出港的货船给予宽限期,仍是未知数。其次,铜关税本身是否还会有所调整,也将影响贸易商的决策。此外,清关效率和政策执行细节也将成为影响利润的关键因素。
尽管如此,这场与时间赛跑的铜矿运输潮已经凸显了关税政策对全球贸易的即时冲击。美国政府希望通过此举保护本国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例如,美国对铜矿的争夺战不仅影响了全球铜价,还可能对新能源产业的铜需求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这场“抢铜潮”也反映出美国在铜资源上的战略焦虑。尽管美国拥有全球第七大的铜储量,但从发现矿床到投产平均需要29年,且缺乏足够的冶炼设施。因此,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试图通过关税政策吸引全球铜矿资源。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似乎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2025年5月2日的报道指出,中国通过“两洋铁路”项目,将南美地区的铜矿资源直接连接到太平洋港口,从而绕过巴拿马运河,节省了15天的运输时间。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眼光,也对美国的“铜关税”政策构成了潜在挑战。
满载铜矿的船只正朝着美国港口狂飙,而这场由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贸易潮,不仅是一场经济上的较量,更是一场战略资源争夺的前奏。未来,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和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这场“抢铜潮”将如何演变,仍需密切关注。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