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丽江古城一家茶饮店因冰淇淋价格争议引发舆论关注。7月5日,一名女子在店内购买“竹筒冰淇淋”时,发现商家标价为9.9元,但结账时被告知需支付48元,引发消费者强烈质疑。事件迅速在网络平台发酵,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事件背后涉及标价透明性、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景区消费陷阱等多重议题。
事件核心:标价与实际价格差异引发争议
据极目新闻报道,涉事女子在丽江古城某茶饮店看到店内醒目位置悬挂的红色价牌,标注“竹筒冰淇淋9.9元/个”,并配有产品图。她支付9.9元后拿到商品,却被告知实际需付48元。视频显示,9.9元价牌正上方为奶茶产品图,左侧为冰淇淋图,但二者均未标注具体品类(饮品或冰淇淋),且外观均为竹筒容器。而48元价签贴在侧面墙壁不起眼处,标注“竹筒奶茶(大)”,与9.9元价牌分离。
商家回应:称产品规格不同并已退款
涉事商家老板江先生称,9.9元对应左侧小规格冰淇淋,48元对应右侧大规格奶茶,女子误将两款产品混淆。他强调,店员未主动解释差异,但已全额退款,未强制交易,剩余饮品由员工处理。然而,消费者认为商家存在“价格误导”嫌疑,认为9.9元的醒目标价与48元的隐蔽价签形成强烈对比,可能利用消费者对价格的注意力偏差进行诱导消费。
争议焦点:标价是否构成价格欺诈?
丽江市古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7月6日立案调查,明确表示将重点审查商家标价行为是否符合《明码标价规定》,是否构成价格欺诈。消费者维权建议中提到,需保留现场照片、支付记录等证据,并通过12315平台补充举证。争议焦点集中在标价布局是否合理:9.9元价牌醒目,48元价签位置隐蔽且未主动告知,涉嫌利用视觉差异诱导消费。
行业背景:景区高价争议频发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此前,哈尔滨某酒店将房价从299元涨至2298元,宁波某店单球冰淇淋售价39元,均引发公众对“消费陷阱”的讨论。专家指出,部分景区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模糊标价、位置误导等方式抬价,而高端冰淇淋市场已出现“退潮”趋势,行业回归“5元时代”,但景区溢价仍存,如迪士尼、长隆等景区造型冰淇淋定价50元左右。
消费者应对建议:理性选择与证据留存
针对此类事件,消费者需主动确认未注明规格、品类的模糊标价,询问具体对应产品及价格;保留价签、支付记录等证据链,遇争议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优先选择明码标价清晰、口碑稳定的景区店铺。此外,丽江市监局的快速响应为规范景区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后续调查结果将揭示责任认定,也为商户敲响合规警钟。
社会影响:网络舆论与消费信任危机
事件迅速引发网络热议,部分网友质疑商家“利用信息差牟利”,也有观点认为“产品规格不同无需强求统一标价”。此类争议折射出景区消费中“明码标价”与“消费者认知”之间的矛盾。网络热点事件中,公众对“价格公平性”的敏感度极高,若处理不当,可能加剧消费者对景区市场的不信任。
监管与行业规范:长效机制亟待完善
丽江市监局的介入表明,监管部门对价格欺诈行为的容忍度较低。然而,类似事件频发反映出行业标价管理的漏洞。专家建议,需建立科学的标价体系,明确产品规格与价格的对应关系,避免模糊表述;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如电子价签)提升标价透明度,减少人为误导。
结语:诚信透明是旅游消费的基石
此次事件不仅是一次价格争议,更暴露出景区消费中“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的深层矛盾。监管部门的快速响应为规范市场注入信心,但长远来看,需通过制度设计与技术手段双管齐下,构建诚信透明的消费环境。消费者亦需提升媒介素养,理性看待价格波动,避免被“消费陷阱”裹挟。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