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由充电宝引发的行业风暴席卷全国,涉及罗马仕、安克、小米等知名品牌,召回数量超过120万台,成为近年来充电宝行业最严重的安全事件之一。事件的源头,竟然是电芯——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电池核心部件,却因供应链管理失控和低价竞争,导致数百万用户手中的“数码伴侣”变成安全隐患。
事件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2025年6月,杭州飞往中国香港的航班上,一块罗马仕充电宝发生热失控并引发火灾,迫使飞机紧急迫降。随后,北京多所高校相继发布通知,要求师生停用该品牌20000毫安充电宝。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连锁反应,罗马仕宣布召回49万台产品,安克创新也紧急召回约71万台存在安全风险的充电宝。与此同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撤销或暂停了多个充电宝及电池芯厂家的3C认证,民航局也发布紧急通知,禁止携带无3C标识或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调查发现,此次召回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Anker)的质量失控。安普瑞斯将部分电芯外包给江西某代工厂,后者为降低成本违规替换隔膜材料,导致电池正负极之间发生短路,最终引发热失控。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安普瑞斯自身的产品,还波及到其合作的多个品牌,包括罗马仕、安克等,这些品牌的产品中约有70%使用了安普瑞斯的电芯。这一事件不仅使安普瑞斯名下70余张3C认证证书被暂停或撤销,还导致其业务停摆,品牌信誉崩塌。
在此次事件中,快递公司也扮演了关键角色。由于召回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快递公司普遍拒绝揽收,导致用户自行处理充电宝的操作复杂,增加了安全风险。此外,电商平台也对问题产品采取下架措施,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便。面对这一困境,部分品牌如小米趁机崛起,其充电宝市占率大增,成为行业中的“黑马”。
此次事件暴露出充电宝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市场竞争白热化导致品牌方压缩成本,将利润压向代工厂,而代工厂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选择偷工减料,忽视质量管控。另一方面,行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频发。此外,消费者对充电宝的安全性认知不足,许多用户在购买时更关注价格而非性能和安全性,这也加剧了市场的混乱。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召回事件或将成为充电宝行业的转折点。经历市场洗牌后,竞争焦点将从价格战转向品质保障,推动企业重新找到成本与性能的平衡点。同时,消费者也开始意识到,选择一款安全可靠的充电宝,不仅关乎自身安全,也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国际市场的关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对中国产的充电宝实施了召回,原因包括过热、着火、儿童吞食纽扣电池等风险。这表明,中国充电宝行业不仅需要在国内市场重塑信任,还需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充电宝召回事件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系统性问题。从电芯供应商到品牌方,再到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需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提升技术标准、优化供应链管理,才能真正解决充电宝行业的安全隐患,推动行业迈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