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韩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环比上涨0.6%,创下2024年1月以来的最高涨幅,较5月的1.9%进一步上升。尽管涨幅较2022年同期的6%显著回落,但通胀压力仍高于韩国央行2.0%的年度目标,且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涨2.0%,环比微涨0.1%,显示结构性通胀因素持续存在。这一数据表明,尽管近期油价波动和农产品价格下跌对整体通胀形成一定抑制,但加工食品、服务费用及运输成本的上涨仍构成主要推动力。
通胀加速背后,能源价格波动与全球供应链紧张是关键驱动因素。2024年6月,韩国电力、天然气和自来水价格同比上涨9.6%,为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汽油价格因中东地缘政治局势缓和而回落,但整体能源成本仍对通胀形成支撑。此外,加工食品价格上涨(如面包类商品)与服务业成本上升(如酒店和餐馆价格同比上涨7.9%)共同推高了消费端通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韩国央行自2021年8月以来已累计加息5次,但通胀仍连续15个月高于2%的目标,反映出货币政策宽松对物价的滞后效应。
面对通胀压力,韩国央行的政策立场趋于强硬。市场普遍预期其将在7月进一步加息50个基点,以遏制物价螺旋上升的风险。这一决策可能加剧企业融资成本,导致建筑订单预计同比下降1.5%,并可能拖累汽车产量(预计同比下降1.7%至414万辆)。然而,低失业率(目前维持在3.5%以下)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缓冲空间,但消费者信心的持续恶化(6月消费者经济预期指数较上月下降0.3%)表明通胀对民生的冲击不容忽视。
从历史维度看,2025年6月的通胀水平虽未达到1998年11月6.8%的历史峰值,但已接近2008年8月5.5%的近十年高点。这一趋势与全球能源价格飙升和地缘政治风险密切相关。例如,印度热轧卷进口量环比增长42.95%,显示外部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对韩国制造业形成压力。同时,美联储加息政策对韩元汇率的压制效应,进一步推高进口商品成本,使通胀治理难度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通胀的结构性特征日益凸显。核心CPI的持续走高(2025年6月同比上涨4.4%)表明,即使剔除波动较大的能源和食品价格,服务业成本的上涨仍具韧性。这一现象与韩国居民消费模式的转变(如外出就餐频率增加)密切相关,也反映出数字化转型对服务行业定价机制的影响。此外,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篮子中,食品和能源占比更高,因此通胀对他们的实际影响更为显著。
展望未来,韩国央行需在通胀控制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若通胀持续高于目标,可能迫使政策进一步收紧,但这也可能抑制出口增长(2024年1-6月出口同比增长3.2%)。与此同时,韩国政府需通过税收调整和补贴政策缓解能源价格冲击,例如2024年电费和燃气费的上调已引发社会担忧。长期来看,供应链韧性提升、绿色能源转型及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是应对通胀的根本性解决方案。
2025年6月韩国通胀的加速上升,凸显了全球通胀压力向新兴经济体传导的复杂性。尽管韩国央行拥有较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但通胀的结构性特征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政策制定者面临更大挑战。未来几个月,韩国需在遏制通胀与维持经济活力之间找到更优平衡点,以应对物价持续上涨的潜在风险。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