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之家自2000年成立以来,凭借“轻资产”扩张模式迅速崛起,从单一的家居卖场发展为全国290家门店的行业龙头。其“千店千亿”的宏伟目标曾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但近年来,随着加盟模式的加速扩张,管理混乱、监管缺位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其“野蛮生长”模式能否持续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
2019年,居然之家提出“千店千亿”计划,计划在2022年前开店总数超过600家,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为此,企业采取了“直营+加盟”双轨制: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开设直营店,而在三四线城市及县级市场则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扩张。这种模式虽实现了规模扩张,但也暴露出加盟商管理松散、品牌方监管缺失的隐患。例如,广州市新塘店的内部管理被发现存在严重混乱,品牌方却对此“视而不见”。
加盟模式的“野蛮生长”并非没有代价。2024年,居然之家更名为“居然智家”,并宣布将重心转向智能家居产品与服务,这标志着其从传统家居卖场向科技化转型的尝试。然而,转型过程中,居然之家仍需面对传统加盟体系的惯性。例如,其加盟商需每年支付高额权益金(100万元/年),这种“品牌使用费”模式在扩张初期可能吸引资本,但长期来看,若无法通过服务或产品创新提升附加值,可能面临利润压缩风险。
行业整合趋势下,居然之家的扩张模式正遭遇挑战。2020年,居然之家获得阿里领投的130亿元融资,但2024年其财报显示,总费用率较高,主要因全国布局的营销投入和财务成本。与此同时,泛家居行业正经历洗牌,2017年多家家居卖场因资金链断裂停业,而居然之家的沈阳浑南项目曾因资金问题延期交付。这种“资本依赖+扩张压力”的双重矛盾,可能迫使企业加速转型,而非单纯依赖加盟扩张。
居然之家的转型路径也受到外部合作的影响。2025年与中国电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门店、碳交易等领域展开合作,这为居然之家注入了绿色能源与数字化转型的动能。此外,居然之家还计划通过“销售分成”模式替代传统“固定租金”,与工厂、经销商形成利益共同体,打造数字化产业服务平台。这种“轻资产+重服务”的模式,若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协同效率,或将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转型并非一帆风顺。董事长汪林鹏曾公开批评河南许昌胖东来的“员工激励”模式,认为其与资本市场逻辑不符,这反映出居然之家在平衡员工福利与资本回报上的矛盾。若企业仍坚持“重管理、重服务”的扩张策略,而忽视加盟商的自主性,可能加剧内部矛盾,导致加盟商流失。
从历史经验看,居然之家的扩张之路并非孤例。2009年,其与红星美凯龙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推动行业规范化。但如今,行业整合趋势下,居然之家的“野蛮生长”模式已难再复制。2024年,居然之家更名“居然智家”,并强调“智能家居”业务的专业性,这或许预示着其将从“卖场扩张”转向“生态构建”。
未来,居然之家能否延续“野蛮生长”模式,取决于其能否在扩张中实现精细化管理。一方面,需通过技术赋能(如智慧门店、碳交易)提升运营效率;另一方面,需在加盟商与品牌方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利益绑定机制。若能解决监管缺位、资本依赖与转型阵痛的三重矛盾,居然之家或许能在泛家居行业的新周期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否则,其“千店千亿”的梦想或将沦为“昙花一现”的行业泡沫。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