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大实话:伟大熬出来的生存法则与未来预言

2025年04月18日 15:58:28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在2025年4月18日这个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变革的时代,英伟达CEO黄仁勋于CES 2025开幕式主题演讲中再次抛出震撼言论:"你不是为了食物而奔跑,就是为了避免成为食物而奔跑,但无论如何都要保持奔跑。"这句看似直白的话语,不仅浓缩了他从洗碗工到科技巨擘的生存智慧,更暗含了英伟达颠覆计算行业的底层逻辑。

  这位身披标志性黑色皮夹克的CEO,曾在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后洗过"比所有人加起来还多"的厕所,也经历过AMD工程师的职业生涯。正是这些底层历练,塑造了他"没有工作我看不上"的管理哲学。如今站在拉斯维加斯Mandalay Bay酒店的演讲台上,他向全球展示的已不仅是显卡技术,而是关乎人类文明走向的思考。

  面对斯坦福学子的提问,黄仁勋将英伟达的成功归结为"核心信念的坚守"。在1993年创立公司时,他选择押注当时市场规模为零的GPU赛道,只因坚信"工作重要性是未来市场的早期指标"。这种超越短期利益的战略定力,让英伟达在AI算力需求爆发时占据先机。当被问及股价波动时,他反问:"物理定律变了吗?万有引力消失了吗?"这种以本质对抗泡沫的思维方式,恰是其穿越多次行业寒冬的秘诀。

  在技术预言领域,黄仁勋的论断持续引发震动。他断言"摩尔定律已死",未来十年算力需提升百万倍,这需要价值万亿美元的GPU来重塑数据中心。COMPUTEX大会上展示的透明机器人形象,昭示着"未来一切将机器人化"的产业革命,其背后的Omniverse平台正在构建虚实融合的数字宇宙。而CES发布的Cosmos项目,更将自动驾驶与物理AI的结合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管理层面,这位掌管50名直接下属的CEO独创扁平化架构,要求员工定期提交"五件最重要的事"。这种去层级化的模式源自他对"每个岗位价值"的深刻认知——正如他常说的:"别忘了我曾是洗碗工"。在人才战略上,他鼓励毕业生寻找"值得奉献一生的手艺",这种工匠精神与英伟达"推动科学进步优先于市场规模"的价值观一脉相承。

  文化认同上,黄仁勋展现出独特的多重性。尽管10岁移民美国,《英伟达之芯》作者斯蒂芬·威特指出,他"内心深处仍自认中国人",这种文化基因体现在其重视人际关系的管理风格中。当台积电因地缘政治受关注时,他"得台积产能得天下"的论断,既凸显供应链智慧,也暗含对技术共同体的推崇。

  面对行业竞争,黄仁勋的"奔跑哲学"蕴含双重深意:既是"每天检视核心信念"的自我鞭策,也是"物理AI无边界"的技术宣言。当被问及AI发展瓶颈时,他笃定表示:"不存在物理限制",这种乐观源于英伟达在代理式AI、机器人等领域的超前布局。而对于中国车企的公开赞赏,则显露其全球化视野下的商业智慧。

  站在2025年的技术巅峰回望,黄仁勋的"大实话"体系逐渐清晰:从"计算机科学是最酷事业"的初心,到"帮助达芬奇们成就伟业"的使命感,最终升华为"重塑计算文明"的野心。当他在GTC大会的服务器矩阵前展开双臂,背后不仅是价值链顶端企业的荣光,更是一个时代对算力永无止境的渴求。

  这位61岁的科技先知,正用黑色皮夹克包裹的东方智慧与硅谷精神,书写着属于智能时代的生存法则。正如其著作所述:伟大,都是无数个在厕所清洁时仍相信未来的瞬间熬炼而成。而在黄仁勋的词典里,"奔跑"从未停歇——既是避免被吞噬的本能,更是引领人类突破算力边疆的永恒使命。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